![]() |
|
|||
天津北方網訊:一直以來東麗區司法局高度重視安置幫教工作,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並將此項工作定位爲社會管理創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工作中,探索建立了“大牆內外資源共享,監所社會雙向互動”的教育改造安置幫教一體化工作新機制,實現了“在裏有人幫,家裏有人管,出來有人接,就業有人扶,困難有人助”的工作目標。
一、實現“六個保障”,提升安置幫教工作重要地位
一是健全制度保障體系。定期向區委、區政府彙報,每月工作完成情況,爭取主管區領導的最大支持。實行領導責任制,層層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結合實際,加強安置幫教工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必接必送、信息化管理、檔案管理、重點對象管控、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二是完善組織保障體系。建立健全三級安置幫教組織網絡,統一組織架構,全區11個司法所全部成立安置幫教工作領導小組,在全區108個村53個社區內統一建立安置幫教工作站,形成一支由公安、司法幹警、機關幹部、村居(社區)幹部、志願者共同參與的工作隊伍。三是落實政策保障,制定科學合理的考覈政策,將安置幫教工作納入對各街道,司法局對司法所的綜治考覈,落實工作任務,紮實推進。四是加大經費保障,區財政將安置幫教工作必需的經費列入預算,並逐年在增長,爲順利開展安置幫教工作提供了堅實的經費保障。五是加強人員保障,充實科室力量,調入有基層工作經驗的司法所長從事此項工作,各司法所由專人負責安置幫教工作。六是加強思想保障,以踐行羣衆路線教育爲抓手,以零距離服務羣衆爲目標,強化幹部羣衆工作導向力度。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論武裝和教育引導,使廣大幹部充分認知此項工作的重大意義。
二、幫教工作前移,促使服刑人員順利迴歸
東麗區司法局積極探索安置幫教工作新途徑,採取優勢互補,關口前置,延伸幫教的方式,將安置幫教工作前置,建立“攜手幫扶、親情幫教、無憂改造、共盼迴歸”的新模式、新途徑,實現無縫銜接,切實將安置幫教工作做實、做細。在幫教過程中,做到用愛心去感化他們,用真情去打動他們,用實際行動去幫扶他們,幫助他們找回失去的自信,點燃希望,重塑自我。
一是送政策,幫助服刑人員點燃生活希望。
首創必接必送制度。2014年,東麗區司法局在全市率先制定出臺了《刑滿釋放人員必接必送制度》(津麗安幫辦<2014>6號),從今年開始凡是東麗籍的刑滿釋放人員,都由轄區司法所幹警統一赴監所親自接回,並在司法所簽訂幫教協議書,實現了無縫銜接,做到銜接率、幫教率100%。該制度實行以來,東麗區各司法所赴監所無縫銜接刑滿釋放人員66名,全部簽訂幫教協議。實現了刑滿釋放人員無縫銜接常態化,並努力做到“三個跟上,三個有數”。
在無縫銜接過程中,一是主動銜接跟上。通過與監所簽訂幫教合作協議書,變“牆外”被動銜接爲“牆內”主動銜接。在服刑人員釋放前一個月司法所幹警主動深入監所,對他們進行幫教,瞭解和掌握服刑人員的改造表現,將安置幫教工作關口前移。二是“三方必接”跟上。在刑滿釋放人員出監所當天,由司法所幹警、村(社區)治保主任及刑滿釋放人員家屬,一起到監所將其接回到司法所,進行遵紀守法教育,簽訂幫教協議,建立幫教卷宗。三是聯動管理機制跟上。建立區安幫辦、基層司法所、幫教人員聯動的管理機制,各自分工負責,落實對安置幫教人員的各項措施,及時解決無縫銜接中出現的問題,使必接必送、無縫銜接落到實處。
在人員管理過程中,一是做到對幫教對象有數。司法所幹警每天登錄中央刑釋解教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對監所錄入的服刑人員基本信息,通過村(社區)、派出所進行覈查,填寫幫教建議反饋給監所,及時掌握本轄區預釋放人員基本情況。二是做到對幫教環境有數。司法所幹警和社區、村治保主任提前介入,對預釋放人員家庭進行入戶走訪,瞭解其家庭現狀,未成年子女和生活困難等,掌握預釋放人員的社會關係情況。三是做到對改造表現有數。司法所幹警每年要保證2次深入監所對幫教對象進行探望,瞭解他們的教育改造情況,獄所內現實表現等,確定“一般或重點”幫教類別,掌握幫教對象在監所內改造情況。
實行“首月”救助。東麗區政府設立專項資金,對刑滿釋放後沒有生活來源的特困人員,給予首月救助。隨着東麗區經濟的發展,東麗區司法局逐年提高救助標準,使首月救助由最初的800元提高至目前的每月1340元。這一救助實行6年來,共救助刑滿釋放特困人員203人,累計發放救助金額達25萬元,對他們出監所後的生活安頓起到巨大作用,形成了具有東麗特色的救助機制。
其他救助政策。充分發揮成員單位職能作用,形成安置幫教的工作合力,在政策允許範圍內盡最大努力解決刑滿釋放人員生活上、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爲符合條件的刑滿釋放人員積極辦理低保、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2012年至今,區民政局爲144戶符合條件的刑滿釋放人員家庭辦理了低保,爲55名刑滿釋放人員發放臨時救助金81000元,使他們在出監所後的生活有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