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昨天,當記者接通本市第七批援藏乾部、西藏昌都市人民醫院副院長董伯岩電話時,他剛剛挽救了一位胸部外傷呼吸衰竭的牧民的生命。董伯岩是天津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心髒外科醫生,自從2013年8月來到西藏以來,在當地有些簡陋的醫療條件下,像這樣的急危重病人的搶救、治療工作,他帶領醫護人員已出色地完成了許多次。
『去年昌都「8·12」地震發生時,包括我在內的天津市第七批援藏乾部恰巧上班第一天。』董伯岩對記者說,『當時身體還有些高原反應,但時間就是生命,一刻也不能耽誤,必須到震中去抗震救災!』當時,作為醫療救護副總指揮的他帶領天津援藏專家深入到海拔3950米的震中——左貢縣田妥鄉沙益村開展醫療救護工作,並出色地完成了抗震救災醫療救治與防疫工作。
董伯岩告訴記者,來西藏前,他就從各種渠道收集了解昌都的信息。他並不擔心高寒、缺氧和生活艱苦,而是擔心到西藏能乾什麼,乾成什麼,走的時候又能留下什麼。『比起我們自己在這裡治好一個病人來說,把我們的技術和經驗傳授給當地的醫生、護士,給當地留下一支不走的醫療隊更為重要。』董伯岩對記者說。
董伯岩將援藏醫生組織起來,根據大家的專業特長對當地醫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水平,他還帶領大家開展了十餘項新技術,填補了當地醫療空白。
『越是艱苦越能檢驗我們的真纔實學,越是艱苦越能激發我們的智慧和創造力。』這是董伯岩經常鼓勵同事的一句話。在他的帶領下,第七批援藏醫療隊成為一支得到各方認可的特別能戰斗的隊伍。他本人也因此連續兩屆榮獲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模范稱號和首屆『昌都好人』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