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面深化改革一年來·百姓故事】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做到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進平安中國建設,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
一年來,全國政法機關以解決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執法司法問題爲重點,強化司法權力監督制約,以改革精神深入推進執法司法規範化建設,進一步嚴密制度、規範程序、嚴格標準,預防和減少執法不公、司法腐敗等問題的發生。普通老百姓作爲執法司法案件的當事人,感受最真,體會最深。
“違法行爲再也不幹了”
2014年12月21日,山東青島某儀表廠廠長老李走出了濰坊高密市看守所大門。他因爲使用僞造、變造機動車號牌,被處以2000元罰款、一次記滿12分、行政拘留三天的處罰。不過,面對如此嚴厲的處罰,老李不但心服口服,甚至對交警還有點“小感激”。
原來,由於山東省對“黃標車”限行,老李便把已被認定爲“黃標”的“魯BC”牌照越野車的車牌號貼上一塊不乾膠,變造成“魯BO”,以此矇混電子警察拍照。去年12月3日下午,他駕車來到高密市送貨,不想被執勤交警一眼識破。
由於車上裝有客戶急需的儀表,老李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交警在瞭解到實際情況後,爲了不耽誤老李的生意和客戶需要,立即調來車輛幫助他將儀表送到客戶手中,同時請示上級領導批准後,准許他先回家處理完手頭工作,再到交警大隊接受處罰。
12月17日上午,老李專程從青島到高密交警大隊接受了處罰。“要不是這事有點丟人,我還真想給交警送面錦旗呢!”他深有感觸地說,“濰坊交警規範化人性化執法,我心服口服,以後這些違法行爲我是再也不幹了。”
“相信法治的力量”
2014年最後一天,18年前因犯“流氓罪、故意殺人罪”被執行死刑的呼格吉勒圖的父親李三仁、母親尚愛雲,收到了內蒙古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發出的國家賠償決定書,他們獲得國家賠償金共計200多萬元。
就在半個月前,李三仁夫婦在家中接待了內蒙古高院常務副院長趙建平及合議庭法官,聽他們宣讀了這起備受社會關注的案件的再審判決書。這一次,夫婦倆得到了渴望已久的答案——兒子呼格吉勒圖無罪。
“我們一直在等待這一刻,終於迎來了兒子的清白。”尚愛雲抑制不住淚水,“我們一直相信法治的力量!”
“我代表法院對你們表達真誠的道歉,對呼格吉勒圖的錯判並被執行死刑深感痛心。”趙建平說。
2014年這個寒冷的冬天,法治和公正讓所有人感到溫暖。健全錯案防止、糾正、責任追究機制,是十八屆三中全會作出的明確部署。回首2014,各級司法機關堅守底線嚴防冤假錯案,同時糾正了一批冤案疑案,受到廣泛讚譽。
8月22日,因涉嫌投放危險物質罪而4次被判死刑的福建平潭人念斌被宣告無罪釋放。9月15日,由於“強姦”“殺人”已經服刑近16年的徐輝也被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告無罪。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在12月4日首個國家憲法日當天,轟動一時的“張氏叔侄”冤案主角、安徽省歙縣徽城鎮七川村村民張高平和張輝受邀來到最高人民法院參觀並參加了主題活動。
“其實我過去怕來法院。但我今天來了,我不怕,因爲法院是一個講法律的地方。沒幹壞事,就不怕來法院。”這是叔叔張高平的感慨。
在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瑞華看來,最高審判機關把冤案的當事人請進門,發出了最強烈的信號,表達了最明確的態度。
據瞭解,最高法院牽頭起草的嚴格落實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司法文件正在制定,近期有望出臺。這一文件將對刑訊逼供、非法取證的源頭預防起到積極作用。
“沒想到起訴如此順利”
“沒想到起訴如此順利,交了材料就拿到了‘起訴登記通知書’。”北京市朝陽區居民小孫至今還記得,2014年3月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打官司的經歷。
打官司難是一項司法痼疾,首當其衝的就是立案難。民間甚至調侃爲“三不政策”:法院不接訴狀、接了訴狀不回覆、不立案也不出具書面裁定。
2014年2月,北京三中院以“起訴登記”和“審前程序性審查”爲重點,對知識產權案件和行政案件進行立案改革試點。無論當事人提供的起訴材料是否符合法定事項,都當場進行案件登記。截至目前,該院對所有的民告官案件都做到了起訴登記。
小孫告訴記者:“那天下午都快下班了,我來到行政立案窗口要求立案,沒想到立案法官非常耐心地接待了我,對材料進行了審查和登記,當場就開了一份‘起訴登記通知書’。”
小孫拿到的通知書載明瞭起訴狀、起訴人身份證明材料、起訴的初步證據,以及遞交起訴狀的時間等,還有接待法官的姓名和聯繫電話。
“當時心裏覺得特別舒服,心氣順了一大半,相信法院不會敷衍了事。”小孫說。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變立案審查製爲立案登記制,對法院依法應該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保障當事人訴權。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肖建國認爲,北京三中院推行的立案改革是很好的嘗試,試點契合了四中全會的精神,有效保護了當事人的訴權,是對立案難問題的正面迴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