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從津南區政府獲悉,2015年津南區將按照“一二三四五”思路目標,主動適應新常態,搶抓新機遇,以推進改革創新發展爲核心,着力打造經濟升級版,着力推進區域城市化,不斷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保持經濟平穩增長,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努力推動美麗津南建設取得新成就。2015年津南區將力爭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4%,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5%,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

着力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保增長
繼續大力實施“精一強二興三”戰略,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保持經濟平穩持續增長。
打造“接二連三”現代都市型農業。以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爲龍頭,深化泛農業園區規劃思路,完善功能定位和空間佈局,全面統籌農業資源利用,瞄準高端、高標準、高水平,着力引進國際國內特色龍頭項目,着力提升產品、產業層級,着力促進農業與旅遊業深度融合,快速提升農業科技園區實力,帶動全區農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

推動六個實力小區創新發展。圍繞創建“五型”園區,提升完善戰略規劃,準確把握產業定位,吸引優質資源向園區集聚。以增量擴容和存量提升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積極發展科技型、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升改造傳統產業,提高產業聚集度和關聯度,做強先進製造業。新增“九通一平”產業發展用地1000畝,基礎設施投入6億元,引進100個重點項目;加快開發區擴域,推動落地項目加快建設;實施固定資產投資300萬元以上技術改造項目60項,組建產學研聯合體70個,開發填補市以上空白新產品80項,培育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區級10家。
推動服務業加快發展。深化服務業發展規劃,按照“合理佈局、提升功能、繁榮市場、持續發展”總體要求,構建形態各異、各具特色的四大商圈。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扶持和推動融通物貿、食管家農貿等網上電子交易商城建設。加快商貿設施建設,抓好金豐裏等7條商業街建設招商,力爭金華、仁嘉義佳2個示範商業街落成開街,雙港新家園、小站盛坤馨苑、辛莊三鑫菜市場年底開業。加快發展旅遊服務業,圍繞打造小站古鎮旅遊品牌,推動小站練兵園周邊區域的建設招商,完善配套功能;加快北石林旅遊風景區、葛沽民俗文化區建設,豐富旅遊資源;精心組織“古韻今風,魅力津南”主題旅遊文化節活動,力爭接待遊客150萬人次,旅遊收入4億元。
深入落實“三篇文章”。牢牢把握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緊緊圍繞打造職教會展區的發展定位,加速教育經濟、會展經濟、樓宇經濟融合發展。依託經濟樓宇載體功能,搭建創業平臺、培訓平臺、孵化轉化平臺,積極引進海河教育園區科技與人才資源,充分發揮天大創新研究院、南大津南研究院平臺作用,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推動樓宇經濟與教育經濟融合發展。發揮經濟樓宇空間聚集效應,積極引進金融、商貿、設計、信息諮詢等專業會展服務公司,規劃建設國家會展產業園,主動承接和延伸會展產業鏈,推動樓宇經濟與會展經濟融合發展。加快建設樓宇經濟片區,積極引進有實力和能力的專業公司帶產業、帶項目建設經營樓宇,推動恆生科技園、濱海湖總部基地等經濟樓宇建設及二次招商,吸引一批總部經濟、科技實體、都市工業、經營管理等類型項目入住,促進樓宇經濟提質增效。實現億元樓16座、稅收40億。
着力推動項目招商建設添動力
狠抓招商引資項目儲備。搶抓海河中游職教會展區列入天津市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1+11”格局產業對接合作平臺的機遇,借重用好首都資源“引進來”,加強與科技部、中科院、重點高校等部委和院校聯繫,深挖招商資源,擴大交流合作,加強在談項目跟蹤服務,提高項目註冊落地成功率。瞄準南部經濟發達城市“走出去”,重點推介四大商圈、出讓地塊、經濟樓宇和商業載體,引進知名企業地區總部、結算中心和規模科技型、商務型、金融類等高端服務業項目,引進大型連鎖超市、專賣店、特色餐飲等業態進駐商業街和商業中心,不斷擴大招商成果,儲備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增強可持續發展的支撐力。

提升金融服務和保障水平。積極應對新形勢,加強資金統籌,利用發債、租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多元融資方式,保障項目建設後續資金,優化債務結構。開展以“助小微、促創新、促創業”爲主題的“促惠上”活動,充分利用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政策,結合科技金融服務、營信擔保、小額創業貸款擔保等工作,調動金融機構和企業雙重積極性,助推中小微企業發展。
着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增活力
大力推進千企轉型升級。落實好各項扶持政策,進一步增強企業的主體意識、機遇意識和創新意識,積極引導企業深化產業產品轉型升級思路,激發企業“我要轉型”的內生動力,樹立“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爲抓手,在環境治理、技措技改、產品優化、現場管理、提質增效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優化行業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加快向創新驅動、綠色低碳、智能製造、服務化、內需主導及消費驅動轉型,全面提升工業實體經濟整體發展質量和競爭力。繼續落實1億元財政扶持資金,大力開展研發設計、質量檢驗、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等服務,促進更多創新資源要素向企業聚集;實施400個轉型升級項目,鼓勵完成轉型升級的企業持續創新,推動形成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促進實體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全面完成閥門基地轉型升級目標任務,鼓勵閥門企業持續開展科技創新,提升產品品質,創立自主品牌,擴大市場規模。

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抓住天津市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重要機遇,規劃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津南分區”,搭建創新平臺,優化創新環境,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爲現實生產力,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以科技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發展增添活力。結合“智慧津南”建設,着力引進、孵化一批高科技企業,發展智慧產業,打造新的科技創新發展支撐點。認真落實科技政策,加大宣傳貫徹力度,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殺手鐗”產品開發,助推“潛力企業”快速成長爲科技小巨人和領軍企業,進一步提升全區科技創新水平和發展活力。
着力推動“三規”有效銜接挖潛力
深入研究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思路和措施,深化發展戰略、功能定位,牢牢把握規劃在經濟社會發展中重要的引領和先導作用,在編修中實現“三規合一”,有效銜接。
緊緊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機遇,圍繞“海河中游職教會展區”規劃建設,深挖“三篇文章”所蘊含的空間資源集聚、高端產業集聚、科技人才集聚的優勢和潛力,把潛力轉化爲動力、潛績轉化爲顯績。圍繞產城融合發展,全面提升津南區空間發展戰略,深化完善符合區域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和產業規劃,發揮區位優勢、項目優勢、內生優勢,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努力實現區域城市化。圍繞推進海河中游區域開發建設,統籌規劃土地資源的集約節約利用,策劃一批都市型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重大項目;結合經濟園區擴域、高研園規劃建設,留足一片空間,定位高端產業,用3-5年時間,集中全區力量打造高端產業聚集新亮點,增強區域經濟發展的創新驅動力和持久支撐力。
着力推動城市建設管理出亮點
加快推進城鎮住宅建設。抓好示範鎮還遷房建設,新開工21萬平方米,竣工100萬平方米,還遷安置羣衆8000戶。積極推進舊城區改造工程及國有土地徵地拆遷工作。落實16個小區、113幢樓房、49.8萬平方米舊樓區提升改造計劃,加強物業管理綜合治理,完善提升居住小區功能。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完善15分鐘交通圈路網體系建設,積極協調推動地鐵1號線東延、薊汕高速等市重點項目建設,加快實施白萬路拓寬改造等道路及配套工程,進一步優化調整公交線網,完善停靠站點設置及設施建設,逐步落實靜態交通規劃,改善區域交通環境。加快建設鹹水沽、北閘口雨污水泵站,更新改造盤沽、南辛房、巨葛莊3座泵站,進一步提升城市排瀝排澇功能。開工建設小站消防站。深化電力聯動服務機制,協調推動板橋-海河下游220KV線路等電網建設,抓好區重大項目、示範鎮電力配套,全面保障小站東南部地區煤改電用電需求。

加強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繼續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抓好工業生產脫硫除塵改造、建築工地抑塵等污染治理;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嚴格控制新增量,強化燃煤污染控制,完成雙橋河、葛沽地區8臺燃煤供熱鍋爐改造;加強大氣污染防治網格化管理,推動空氣質量明顯好轉。繼續加強水環境治理,加快東大站地區、迎新地區、雙閘地區污水泵站及管線建設,實現污水收集集中處理全區域覆蓋;實施十五米河、西排河2條骨幹河道及八米河、西排幹、躍進河、外環河4條中小河流治理,實現二級河道“河長制”水生態環境考覈全覆蓋。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修好路方便百姓出行,通好水電方便百姓生活,建好場所滿足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綜合整治村容村貌爲百姓打造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加快美麗社區建設,按照“六化”創建標準,實施社區六大工程,確保美麗社區創建率達到60%。積極推進郊野公園建設,全區綠化造林1.6萬畝。繼續綜合整治提升重點道路市容環境,打造美麗街區;完善兩級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精細化城市管理平臺,加強市容環境監察巡查,進一步提高城區道路機掃水洗作業率,打造優美市容環境。
加快推進“智慧津南”建設。堅持“一中心、一張網、多平臺、全覆蓋”原則,積極探索智慧城市的發展路徑、管理方式和保障機制,重點加強電子政務、城市管理、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社會治安、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社區管理、養老保障等服務體系智能化建設,加強網絡安全維護,打造具有津南特色的智慧城市模式。
着力推動社會事業發展惠民生
全面推進社會事業發展。完成學前教育三年提升計劃,規範民辦幼兒園管理,新增住宅小區配套幼兒園5所;全面完成第二輪義務教育現代化達標、高中現代化達標任務,遷建葛沽三中、小站實驗中學,完成葛沽一中、鹹二中擴建;積極探索教育教學信息化建設,促進中小學教育全面均衡發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動中醫醫院、雙橋河衛生院建設;加強醫療衛生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加強疾病的預防監控,強化民營醫療機構監管,全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深化人口家庭公共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組織開展文化藝術節、讀書節、送文化下基層等系列活動,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舉辦第八屆運動會,組織參加天津市各類青少年體育比賽,加強體育後備人才培養和輸送,提升競技體育水平;推進中小學體育設施面向社會開放。大力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慈善等事業,做好雙擁、民族、宗教、僑務、氣象、糧食、檔案、科普、人防等工作。

全面提升就業保障質量。大力實施“萬人創業、十萬人就業”計劃,調整完善相關政策,加大創業就業引導扶持力度,在開發公益崗、提高上崗率、穩定就業率、解決好重點人羣和困難羣體就業上下功夫。鼓勵企業建立“就業幫扶基地”,充分吸納本地勞動力,建立穩定和諧勞動關係;落實高校畢業生在區創業就業幫扶政策,鼓勵、引導和支持更多有知識有技能的大學生在津南創業就業;完善困難羣體幫扶機制,確保有就業意願的“零就業”家庭成員未就業狀況動態爲零;完善提升三級綜合勞動保障服務平臺功能,在創業基地、創業培訓、小額擔保貸款等方面擴容、增量、提效,新增就業2萬人、創業2500人;繼續打造“津南可欣幫手”培訓品牌,提升培訓層次,擴大培訓範圍。積極推進全民參保,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醫療保障體系,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積極開展“救急難”試點工作,解決好羣衆臨時性、暫時性困難,全面提升社會救助水平。積極推進居家養老、社會養老服務。


全面鞏固和諧穩定局面。認真落實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制,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大各領域安全生產執法檢查和打非治違力度,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整治,全面提升安全生產監管水平。繼續推進“放心食品”系列工程,強化藥品安全日常檢查和專項治理。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防控中心建設,提升打防能力和嚴打整治水平。加強社會管理,穩步推進“三改一化”工作,健全完善新型社區管理模式,提高網格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村(居)委會換屆選舉指導監督,保持基層政權平穩協調運轉。加強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社矯安幫工作,全面完成“六五”普法任務。開展領導幹部“聽民聲”、“大接訪”活動,認真排查調處各種矛盾糾紛並化解積案,繼續推進全區應急預案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推進平安津南、和諧津南建設。
着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強服務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一顆印章管審批”原則,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完善市場監管體系。按照“一個部門管市場”原則,職能部門改革合併到位,強化對生產、流通、消費領域全過程統一監管。全面推進街鎮綜合執法。按照“一支隊伍管執法”原則,強化鎮級綜合執法職能,深入推動網格化管理,切實提高執法和服務水平。
鞏固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認真落實區政府領導班子整改方案,堅持科學民主決策,積極開展調查研究,使政府決策更加科學有效。大力倡導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良好作風,嚴格控制公務消費,堅決制止鋪張浪費。全面推進績效管理考評工作,強化目標管理和過程管理,提升科學化管理水平。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規範權力運行,推動源頭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