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教師職業之所以神聖,在於他與人之成人緊密關聯,與社會文明的傳承發展緊密關聯,在於他用知識和信仰壘就一個民族發展進步的階梯,凝匯起一個國家興盛昌明的不竭動力。
最近,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廣大教師要『真正成為學生成長成纔的引路人』。但在實際教育工作中,確有個別教師不能夠正確認識自己應當遵循的法律規范、職業倫理,把傳道授業解惑、『教者必以正』的古訓和立德樹人的責任拋在了腦後,牢騷滿腹走進課堂,以抱怨和不滿敷衍教學。
近日,教育部袁貴仁部長在有關座談會上強調,高校教師必須守好政治底線、法律底線、道德底線;決不允許教師在課堂上發牢騷、泄怨氣,把各種不良情緒傳導給學生,等。這是對我們國家教師職業有關規范要求旗幟鮮明的重申,也點明了任何一個社會教師都應循守的教育通則。三尺講臺屬於『公器』,並非私人會客廳、聊天室。站在講臺上的師者,天職是將真善美傳諸學生,給學生以向上向善的引力和能力。把課堂變成抱怨個人得失、釋放一己私懷的所在,是對教師角色本質規定的褻瀆,也是對學生受教育權利的無視和侵犯。
我們正處在深刻的社會變革之中,面臨許多難題。負責任的教師和教學,一定會緊密聯系實際,努力把涉及的問題講透,准確分析成因,科學探索解決之路,引導學生深化對問題的認識,明確肩負的責任。如果簡單地舉著西方的鏡子照中國的現實,片面地把個別問題泛化,把局部問題擴大化,顯然不是應有的價值立場和方法論。這樣的『聯系實際』、『關注問題』,留給學生的不是『引導』,而是『誤導』。既然是『誤導』,自然應該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