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時值寒冬,走進津郊,雖然樹葉落盡,田野荒蕪,但是,記者所到村莊處處街道整潔,河渠護砌,房前屋後難見垃圾,清新的空氣中散發出鄉野特有味道。溫暖的陽光下,男女老少聚集在休閒廣場健身器材旁或聊天或玩耍,笑聲不絕於耳,儼然一派田園牧歌般景緻……希望的田野上躍然而出一幅幅美麗、富足、和諧的新農村畫卷。
早晨天剛矇矇亮,家住武清區大孟莊鎮寺各莊村村民陳強就扛着掃帚出門了。作爲村裏的一名保潔員,他每天必須和另外9名保潔員把村裏一條5公里長的水泥路打掃得乾乾淨淨,並騎專用保潔車將垃圾清運到村口的垃圾週轉箱,以便鎮裏派車定時集中轉運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
在務農之外,這個新工作能給陳強帶來每月600元的收入。“雖然和打工比起來不算高,可畢竟是在家門口乾活,每天早上5點、下午5點各打掃一遍,不耽誤自家的農活。再說,給自己的村子打掃,幹起活來心情敞亮。”陳強高興地說,“在全體村民的努力下,不僅街面上看不到垃圾,連家家戶戶門口象徵着一年收成的玉米也用網兜碼放得整整齊齊。這跟過去髒亂差時比可是大不一樣了!”
據市農委介紹,2014年,爲落實市委、市政府“美麗天津·一號工程”建設的總體要求,涉農區縣積極開展清潔村莊行動和清水河道行動,大力推進美麗村莊建設。尤其是着力解決村莊的垃圾治理、污水治理、環境清整、村莊綠化、長效管護機制五個方面的問題。像陳強這樣的村莊保潔員,全市農村共配備了2萬多名,解決了村莊環境“無人管”的問題。
昔日垃圾靠風颳、污水靠蒸發的寧河縣苗莊鎮中捷村在這場改變村莊環境面貌的行動中受益匪淺。村黨支部書記劉超說:“自美麗村莊建設實施以來,村裏從治理髒亂差入手,開展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硬化路面5100平方米,修建排水溝3600延米,治理坑塘12000平方米,建成環村林200畝,植樹17000株。下一步,準備建一個小型的污水處理廠,將來排放的污水都是達標的。”
治理坑塘、硬化路面、建公廁、植環村林、建健身廣場等一系列村容村貌的建設,讓中捷村搖身一變成爲花園式的村莊。村民胡有得感慨地說:“就拿髒水來說吧,過去家家都是隨便往街道上一倒,現在修了上下水道,誰也不亂潑亂倒了。如今村裏環境好了,到處乾乾淨淨,有花有草,路平燈亮,出來進去看着就舒心,生活、生產都方便了許多。”
爲杜絕農村畜禽養殖向公共水域排放污染物問題,本市出臺實施財政扶持畜禽糞污綜合治理方案,規劃對718家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採取種養一體、生態養殖、循環利用、沼氣工程、污水納管和達標排放等模式進行糞污綜合治理。2014年,283個畜禽養殖場按計劃已全部完成糞污治理工程項目。
在美麗村莊建設中,各涉農區縣始終把水環境治理和保護擺在突出位置。2014年,本市清水河道行動實際完成1305項,其中治理廢水直排企業530家;治理滲坑(廢水)92個;治理入河排污口門282個;治理河道14條、169.56公里,清淤441萬立方米、綠化3.92萬平方米。提前建成全市重點污染源66家企業自動監控預警系統和於橋水庫水環境監測預警系統。經過一年來的努力,全市一、二級河道水環境持續改善,呈現出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
美麗村莊建設極大地促進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發展。
在北運河畔有一個被樹木、河水環抱的村莊——武清區大鹼廠鎮南辛莊村。一個個溫室大棚內綠油油的蔬菜透出一派勃勃生機。村支書李津浩說:“是美麗村莊建設讓我們更新了觀念,更加註重村裏的生態建設。區林業、市容等部門幫助村裏栽樹、種花,農業部門還幫助村裏興建了設施農業園區。環境美了,來採摘的遊客就多了,農家院熱鬧了起來,去年村民的人均純收入提升到2萬元。”
走進位於薊縣於橋水庫邊上的漁陽鎮白莊子村,整齊的街道,乾淨的環境,完善的配套設施,以及村外優美的生態溼地,令遊人流連忘返,讚不絕口。
村黨支部書記劉成富介紹說:“如今村裏垃圾有專人打掃、收集、清運,村民都自覺把垃圾投放到街口垃圾桶。爲提升環境檔次,村裏還統一栽植了340棵玉蘭樹,一到春天開花季節漂亮極了。環境越變越美了,來村裏觀光旅遊的客人也越來越多,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致富。”
2014年,本市共建成“清潔村莊” 2000個,達到衛生淨化、村莊綠化、環境美化、整體靚化的目標,使村莊環境得到整體提升,羣衆生活環境更優美更宜居。僅薊縣就高標準建成清潔村莊572個,有力助推了美麗天津建設。
市農委介紹,2014年,涉農區縣大力推進“村收、鎮運、區縣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建設,開展400個村垃圾源頭分類試點,完善垃圾收集、運輸、處理設施,完成購置垃圾箱40萬個,新建垃圾池8050個,購置垃圾轉運箱3237個,購置保潔三輪車8657輛,鄉鎮級垃圾運輸車340輛,2000個村垃圾收運設施配套率達到了100%。採取集中建設污水處理站和建設三格式化糞池、生態塘等簡易的方式,“一村一策”治理農村污水,建成污水處理站60座,鋪設各種直徑的管網211萬延米,新建、改建公廁3800座,坑塘治理4萬畝,購置鄉鎮級吸糞車317輛。累計出動各類車輛、機械22萬臺次,出動人工70萬人次,清理雜物105萬噸,清理衛生死角5萬個,清理私搭亂建2萬處。重點開展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四旁”綠化,見縫插綠,完成村莊植樹綠化319萬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