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春運期間,各種交通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尤爲重要,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交通運輸的效率和旅途的品質。今年春運銜接怎麼樣?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銜接不暢,旅客活受罪
2月11日早晨8點,扛着大包小包的宋立勳在上海虹橋火車站登上了G12次列車,兩個半小時後,他在徐州東站下車。然後,轉乘客車回山東單縣蔡堂鎮,車程兩個半小時。
沒想到的是,直到當天晚上7點多,幾經周折的宋立勳纔回到了家。
“火車站離客運站較遠,又遇上堵車,坐公交車兩小時纔到客運站。到了客運站,買票的隊伍一直排到了客運站大門外!”下午2點,宋立勳終於買到了票。到了單縣,已經是下午5點半,等了近一個小時纔等到從縣城到鎮上的班車。
這趟回鄉路,宋立勳用了11個小時。其中上海到徐州,約500公里,只用了兩個半小時;從徐州到單縣蔡堂鎮,約100公里,花了8個多小時。
宋立勳的遭遇,並不是孤例。
近幾年,以高鐵爲代表的交通工具紛紛提速,長途運輸的時間大大縮短,但由於銜接不暢、轉運費事,短途運輸比長途運輸花的時間還長,且耗費精力,讓旅客精疲力竭、苦不堪言。
銜接順暢,老鄉齊點贊
銜接順暢,轉運方便,給旅客的感受大不一樣。
2月12日晚7點半,湖北潛江老新鎮徐李片區返鄉務工人員皮江兵,從深圳坐動車抵達潛江火車站。一下車就看到了“驚喜”——出站口上方掛着一條橫幅:“潛江汽車客運站已開通各鄉鎮的夜班車,請乘客坐10路公交車轉乘”。皮江兵頓時打消了找旅館過夜的念頭。
原來,爲解決夜班高鐵乘客回家難題,潛江市實行一鎮一專線,13條線路覆蓋全市24個區鎮處。夜間,返鄉人員一下火車,就可以直接轉乘到客運站坐車回家。
家住安徽亳州渦陽縣陳大鎮的孫鵬飛,今年也有類似的“驚喜”。
往年孫鵬飛回家,下了火車後,要折騰到汽車客運北站去,才能坐上開往渦陽的班車。今年他欣喜地發現,在火車站廣場就可以乘坐到渦陽的班車了。
“真是越來越方便了!”孫鵬飛笑着說,希望以後不論外出還是返鄉,都能少倒幾次車。
加強銜接,各地在行動
武漢位於國家“五縱五橫”運輸大通道的中心,歷來是全國春運的主戰場。今年武漢市建立了春運信息共享和無縫銜接機制,一是將夜間列車到站信息通報給公交、出租部門,組織公交車到武漢站、武昌站、漢口站接駁,確保乘客下車後有公交車可乘;二是鐵路部門安排直通大巴,對需要在武漢站、武昌站、漢口站相互換乘其他列車的乘客,提供免費接送服務。
亳州在火車站設置了臨時客運站點,讓返鄉的老鄉們少花錢、少跑腿,溫暖他們回家路的“最後一公里”。截至目前,亳州市運管處已組織班線客車2536輛、公交車560輛、出租車2676輛參與春運工作。目前這個臨時客運站點已運送旅客近2000人次。
長沙市汽車南站質量監督科科長李政祥介紹,今年車站力推精細化管理,加強與其他交通工具間的銜接,確保汽車“正班、正點、正運”。
作爲農民工返鄉的重要集散地,安徽蚌埠在開足圖定客車的基礎上,加開臨時列車增加運力應對巨大的返鄉客流,交通運管部門提早謀劃、加強銜接,給回鄉的人開闢一條最便捷的路,讓他們儘快回家、早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