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月13日,習近平來到延安市延川縣樑家河村。從1969年到1975年,習近平在這裏度過了7年知青歲月。習近平從1975年離開樑家河村,距今已40年,習近平曾4次給樑家河村回信,表達惦念之情。40年間,習近平從未中斷過和樑家河村的聯繫。
四次給當年插隊村莊回信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聯繫到樑家河村現任村支書石春陽,他對記者表示:“從1975年習近平離開,40年來,他一直對我們村有深厚的感情,爲什麼呢?因爲他在我們村入了黨,之後又上了大學。他人上學去了,但心還留在我們村上,這些年來,他對這裏也很關心,希望我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石春陽還向記者介紹道,近幾年,他們樑家河村和習近平保持書信聯繫。2007年、2008年、2011年、2014年習近平4次寫給樑家河村的回信都保存在樑家河村史館中,村史館於2014年建成。據悉,樑家河村史館分爲三大板塊,一是樑家河村史和黨支部建設;二是展示樑家河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三是樑家河未來發展規劃。村史館以紀實的手法呈現了樑家河的發展歷程和變化。裏面很多內容與習近平有關。
2007年習近平回信
始終不忘7年插隊生活
回信時間: 2007年8月28日
習近平職務:上海市委書記、上海警備區黨委第一書記
收信人:樑家河村鄉親們
2007年,樑家河村寫信給習近平。據樑家河村支書石春陽介紹,這封信是村委會一起討論後執筆寫的。村委會執筆寫這封信的背景是,2006年延安市委書記李希和延安下屬各縣的縣委書記、縣長等組團曾赴上海市考察。2007年,習近平任上海市委書記,上海警備區黨委第一書記。2007年,村民們以村委會的名義給習近平寫信。2007年8月28日,時任上海市委書記的習近平給村民回信稱,自己始終不曾忘記在樑家河村度過的難忘的7年,始終不曾忘記那片曾經勞動過的、生活過的土地和朝夕相處的鄉親們。
2008年習近平回信
要求幹部搞好開發項目
回信時間:2008年7月12日
習近平職務: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
收信人:樑家河村鄉親們
“2008年這封信是寄到中辦的,當時,習近平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了,我們寫信是爲了向國家領導人表示祝賀。”石春陽對北京青年報記者表示。習近平在給樑家河鄉親們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樑家河村所取得的成績。習近平還要求村裏幹部因地制宜搞好開發項目,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使生活更加寬裕。
2011年習近平回信
對村裏變化感到欣慰
回信時間:2011年5月2日
習近平職務: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黨校校長
收信人:村支書石春陽、村委會主任鞏保雄
據石春陽介紹,2010年樑家河村給習近平寫信的背景是,2009年11月,習近平回到延安,召開陝西省黨政幹部座談會,聽取陝西省委、省政府工作彙報。石春陽說:“我們在2010年12月份給習近平寫了一封信,爲的是報告我們村的發展情況,習近平於2011年5月2日回信的。”2011年,習近平在信件中表達了對樑家河村可喜變化的欣慰。希望樑家河村再接再厲。在回信中,習近平寫道:“村裏從實際出發,發展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業,拓寬增收渠道,鄉親們收入進一步增加,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對此,我深表欣慰,希望你們再接再厲,共同創造樑家河村的美好未來。”
2014年習近平回信
慰問災後重建
回信時間:2014年5月5日
習近平職務: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
收信人:村支書石春陽、村委會主任鞏保雄
談及2014年習近平給樑家河村的回信,石春陽告訴北青報記者:“2013年7月份,樑家河村和延安許多村莊一樣,遭受了百年不遇持續強降雨襲擊,全村80%農戶的窯洞受損甚至倒塌。2014年1月,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詳細彙報了村裏經濟社會發展及災後重建情況。”
2014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樑家河村覆信,他在信中說:“2013年夏天,延川遭受了嚴重的持續降雨災害,我一直惦記着村裏的鄉親們。在黨和政府支持下,你們帶領鄉親們積極搶險自救,全面啓動災後重建,我得知以後感到欣慰。希望你們帶領鄉親們腳踏實地、真抓實幹,努力把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現場
習近平回樑家河村看望鄉親 用陝北方言介紹彭麗媛
2月13日,農曆乙未年春節前夕,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陝西考察調研,向革命老區人民和全國各族人民祝賀新春。第一站,總書記到的是延安市延川縣樑家河村。
用陝北方言介紹彭麗媛:這是我的婆姨
中午時分,安靜的樑家河村一下子沸騰了。“近平回來了!”“總書記來了!”
在村口一塊寫着“知青淤地壩”的石碑前,十幾位鄉親激動地同這位當年“能吃苦、幹實事、好讀書的好後生”,現如今13億中國人民的領路人握手寒暄,歡迎他回家。
見到鄉親們,總書記十分高興。雖然每個人臉上都印刻着歲月的滄桑,但老朋友相見十分親熱。
當年同習近平一起勞動的村民石春陽,如今是樑家河村支部書記。他向總書記介紹了近年來村裏開展治溝造地,利用淤地壩增加耕地面積、發展農業生產的情況。習近平邊聽邊同村民們回憶當年打壩淤地的場景,詳細詢問水土保持和耕地保護情況。
習近平再次回到這片黃土地。同他一起來的,還有夫人彭麗媛。總書記用陝北方言向鄉親們介紹說:“這是我的婆姨(陝北方言,意爲妻子)。”
大家熱情同彭麗媛握手,歡迎她來到樑家河。
總書記掏錢給每戶村民送年貨
到了村委會,等候在這裏的鄉親們見到總書記來了,熱烈鼓掌。
村民樑耀才握着總書記的手說,你那年寄給我的錢收到了,這份情義忘不了。原來,樑耀才妻子生了重病,習近平得知後,寄來1000塊錢。村民鞏政富今年68歲。總書記對他說,你當年身體特棒,摔跤是村裏最好的,不過,你可摔不過我啊。大家一陣歡笑。
習近平和彭麗媛高興地同樑家河村的鄉親們合影留念。
習近平說,當年鄉親們教我生活、教我幹活,使我受益匪淺。我那時還是個十五六歲的孩子,什麼都不會。後來都學會了,擀麪條、蒸糰子、醃酸菜,樣樣都行。那個酸菜很久不吃還挺想的。
總書記給鄉親們帶來了年貨。餃子粉、大米、食用油、肉製品,還有春聯、年畫,家家有份。這些都是習近平自己出錢採辦的。
在入黨介紹人樑玉明家吃便飯
不知不覺,已過了晌午。在當年老支書,也是習近平入黨介紹人樑玉明家,主人熱情邀請習近平留下吃頓便飯。習近平愉快地答應了。熱氣騰騰的燉羊肉、蕎麥餄餎、油饃饃、蒸南瓜、麻湯飯……鄉親們和總書記憶苦思甜,回憶着吃糠咽菜的日子。
對話
村民張彩雲:習主席還記得我小時候胖胖的
習近平這次訪問的其中一站是村民劉金蓮家,劉金蓮家的窯洞是當年習近平到村裏後的第一所住處。2月13日中午,劉金蓮和女兒張彩雲在家裏見到了來訪的習近平總書記,張彩雲昨日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採訪,對記者表示:“13日習近平來我家裏時,母親特別激動。習近平當年曾在我家裏住了兩年半。”
北青報:這40年來,習近平和你們家聯繫過嗎?
張彩雲(村民):聯繫過。1993年,習近平曾回到我們村,來到我家裏了。
北青報:你媽媽劉金蓮眼中的習近平是什麼樣的?
張彩雲:我媽說習近平性格特別好,話不多,但懂事能吃苦,特別愛看書。後來習近平走後,我媽還老唸叨他,畢竟他們是同齡人,我媽比習近平大兩歲。這次我媽媽告訴習近平,希望他能常回來看看。
北青報:習近平跟你談什麼了?
張彩雲:他說記得我小時候胖胖的。習近平在我家住時,我纔剛出生,我是1970年出生的。
北青報:習近平跟你媽媽聊哪些內容?
張彩雲:習近平跟我媽媽說,那時候插隊時很苦,當時吃玉米糰子,現在吃饃饃。現在生活比原來好多了。
北青報:習近平住過的窯洞現在誰在住?
張彩雲:沒人住。家裏三孔窯洞,就我媽媽住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