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你放炮嗎?年前,兩張瘋傳圖片給人們出了一道選擇難題。
“少放煙花,清新空氣”,臘月廿七起,區委宣傳部、區文明辦通過寶坻報等媒體發出的《文明過節倡議書》在微博、微信、網絡間迅速轉發傳遞,引發全民共鳴。大年夜鞭炮燃放時長明顯比往年短暫,初一、初五鞭炮聲短時間響過後變得稀稀落落。
“過年少放鞭炮!”人們用行動作出了回答。
話題起源:一夜刷屏
2015年2月5日,“微”風來襲,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被手持心願卡的環衛工人照片刷屏:“年輕人少放點鞭炮!讓我和老伴早回家過年!謝謝體諒!”在環衛工圖片瘋傳不久,一張賣鞭炮老大爺的照片也在朋友圈瘋轉:“都不買鞭炮我咋辦,我也是老頭兒。”甚至還有網友演繹出了環衛工和賣鞭炮大爺的“對話”。由此引發了“環衛工PK賣鞭炮大爺讓誰先回家”的論戰。
就此話題,本報記者進行了相關採訪。
保潔員:鞭炮屑少了
今年63歲的杜書蘭從事保潔工作5年了,過去每次大年初一都是7點半之前到崗,掃炮皮成了主要任務,幹不了多久,穿着薄外套都大汗淋漓:“綠化帶裏的炮皮最難弄。以前都是用鐵鉤子勾出來,不好使,速度還特別慢。現在先用吹風機把炮皮吹出來,再掃走,比以前方便,也要到10點多才能結束。要是趕上雨雪天氣,溼炮皮更難清掃,今年感覺鞭炮屑明顯比以前少了。”做保潔員兩個多月的周秀芳今年52歲,剛剛經歷了一次春節掃炮皮的考驗:“還能適應,畢竟這是我們的工作。環境乾淨了,我們看着也舒心。”
對於網上流傳的環衛工心願,兩位阿姨坦言:“我們沒有資格要求大家不放鞭炮,只是希望少放一點兒。”她們說,去年除夕夜,有的保潔員擔心第二天掃不完,晚上就守在自己的衛生片區,等大家都放完鞭炮,12點半左右開始清掃,掃到深夜一點多。
周秀芳從工作中體會到了保潔的辛苦,環保從自身做起:“今年只是象徵性地買了幾掛鞭,自己做保潔知道這份工作的不易,我們打掃別處的炮皮,而我們放的炮也要有人打掃,自己少放點,別人也能輕鬆一點。”
鞭炮經營者:買賣難做了
據粗略統計,今年我區共備貨總價值240萬元的花炮,比去年減少了40萬元。相關部門加大了煙花爆竹經營管理力度,城鄉共設置98個銷售攤位,剛開始就有5家“撤退”了,原因大都是因爲銷售形勢不好,有的經營者乾脆“不浪費精力了”。
春節前夕,記者來到南環西路的鞭炮市場,走訪了幾家煙花爆竹銷售點。觀察發現,千米長的市場裏,有近半的銷售點“門可羅雀”,銷售商們紛紛嘆氣“不好賣”:因爲大氣污染、霧霾天氣,大家環保意識增強了,一般就買幾十塊到一兩百塊錢。
從事花炮銷售十幾年的韓建東介紹,今年二、三十塊錢的小煙花賣得快,大點兒的花炮賣得慢,普通顧客往年買兩、三百塊錢的,今年也就一、兩百。
少點污染,多點文明
每年除夕到大年初一,城市空氣污染明顯加重。如果民俗是以犧牲城市環境和安全作爲代價,就說明它已經是不值得采取的一個方式。
在寶坻,環保與舊習的博弈,明顯是前者逐漸佔上風。記者從區供銷社、醫院、消防等單位和部門瞭解到,近年來,不論鞭炮總銷量,還是因燃放鞭炮引起的人員受傷和火災事故,總體數量或者趨勢都是逐年減少的。
爲了頭頂上的這片藍天和清新的空氣,越來越多的市民響應春節少放鞭炮,甚至有很多年輕人乾脆不買鞭炮。
“從住進來就沒買過鞭炮。主要是覺得會產生大氣污染,還會有噪聲,全家人在一起看央視春晚都聽不清楚。”寶地經典住戶王俊鵬說,“祝福方式很多,不必非得燃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