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從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提出後,在全國政協新年茶話會上、在黨校省部級主要領導乾部專題研討班上、在中央政治局會議和集體學習中、在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斷強調,讓『四個全面』成為備受關注的『新提法』。
有哲人說:『朴素不等於真理,但真理總是朴素的』。『四個全面』,簡潔明了,似乎是再通俗不過,卻蘊藉豐富內涵;看似平白朴素,卻有著非同一般的分量和力量。『四個全面』的提出,意味著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黨和國家各項工作關鍵環節、重點領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總體框架更加完整。特別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提出,為實現前三個全面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如果說中國夢凝聚了億萬國人的價值共識,那麼『四個全面』將這種共識更具體化、也更明確化。『四個全面』與每個公民息息相關。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例,我們所稱的小康不是少數人、少數地區的小康,而是不讓一個人掉隊的小康;也不只是經濟意義上的小康,還包括生態等方面的小康。每個人都向往美好生活,每個人也都擁有實現人生價值的權利,無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都為公民懷揣理想並實現理想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制度支橕。
毋庸諱言,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如此追求法治。原因就在於,我們已感受到依法治國的巨大魅力。正如法學家拉德布魯赫的形象表達,『法律秩序關注的是,人類不必像哨兵那樣兩眼不停地四處巡視,而是要能使他們經常無懮無慮地仰望星空和放眼繁茂的草木。』信仰法治,支持依法治國,還因為法治是現代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被譽為『迄今為止人類能夠認識到的最佳治國理政方式』。有了良法善治,公民纔有足夠安全感;有了法治,公平正義纔不會虛幻。從這個意義上說,全面依法治國同樣需要每個公民的參與。
2015年不同尋常。不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還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四個全面』不可能一下子實現,但每一天、每一年的不懈努力,就會離宏偉目標更進一步。比如按照規劃,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僅剩幾年時間,這就更需緊迫感和使命感。
『青春的光輝,理想的鑰匙,生命的意義,乃至人類的生存、發展,全包含在這兩個字之中:奮斗!』馬克思如是說。奮斗,人生纔能出彩;奮斗,國家纔能昌盛。習近平在2015年新年賀詞中稱:『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團結一心,集思廣益用好機遇,眾志成城應對挑戰,立行立改破解難題,奮發有為進行創新,讓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四個全面』是歷史使命,也是宏偉目標;是新的集結號,也是奮斗指南。咬定目標,懷揣雄心,用全民奮斗將『四個全面』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