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會議,拉開帷幕。來自各地的全國人大代表,齊聚一堂,代表廣大人民,履行職責,審議一府兩院工作報告,共商國是。
人大會上,既有『高大上』的國是綱要,更有『接地氣』的民生議題。但是,說到底,國是裡面有民生,履職當中有民意。2015年,治霾工程將如何開展?『有牙齒』的環保法在執行過程中,公眾的參與和監督如何實現?如何實現餐桌上的食品真正讓人放心?網購消費,怎樣界定各方的責任和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全面深化改革,如何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哪一個議題與增進人民的福祉沒有關系?哪一個議題不是與人民的切身利益直接關聯?即使如政府工作報告這樣的大議題,錢用在哪兒了?去年的承諾有沒有兌現?不也和人民群眾息息相關麼?
正如大會發言人傅瑩所言:『人大代表這個身份,它不是一個特殊的身份,應該說這既是使命,也是責任。』人大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國家權力,審議預算草案,監督一府兩院具體工作;審議立法法修訂,並提交相應議案,這既是法律賦予的權力,也是全體人民的授權。有權必有責,用權有擔當。人大代表該從人民切身利益出發,為民審議,為民提議案。這是每一個人大代表都應銘刻於心的政治自覺。
一個值得反復訴說的例子,是毛豐美。這個被譽為『農民代言人』『最敢為農民說話的代表』,站在嚴肅的政治舞臺,始終不忘的是,為農民立言。在人大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毛豐美向在座的代表們反映基層的問題,農民的養老保險水平不高、基層收入水平偏低等。權力是國家給的,是人民賦予的;代表人民,就要說出人民的心聲,講出真話,提出真建議,『群眾的意見真正可以反映到人民大會堂來,這纔對得起人民代表這個光榮的身份』。
與去年略有不同,今年的人大會會期增加了兩天,達到了10天半。10天半,說長不長,晃眼即過,如何在這個『逝者如斯』的時光齒輪中,只爭朝夕,拿出一份份經得住歷史考驗的議案和建議,這是履職的考驗,更是民意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