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了“大衆創業、萬衆創新”,這個提法極大了鼓舞了數百萬年輕人的創新和創業熱情。如何實現“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已經成爲當下年輕人關注的熱點。3月11日中國經濟網兩會報道特別節目“中經之夜:大衆創業行穩致遠”邀請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倪邦文,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廣西區委書記白松濤,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劉月寧,全國政協委員、福建新大陸科技集團董事長王晶和全國人大代表、江西金海岸實業公司董事長侯玉雯六位代表委員就上述話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參與討論的代表委員們一致認爲,無論是創業和創新都不是輕而易舉的事,需要大量的投入和長久的堅持,而創業不僅面臨諸多難題更面臨巨大風險,作爲政府應該盡力避免將這項政策變成一場運動,國家只需要製造大環境和大氛圍就行,而不宜直接插手。
俞敏洪委員說,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關鍵是國家的政策要把控到位,政府只要營造出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氛圍就行,而不能直接插手。他說:“不要再去建一個孵化基地,那兒弄一棟樓出來,讓他們去支持地方青年創業,這些東西一般來說不經過市場規律的行爲,儘管會產生一定的效果,但是資源浪費是非常嚴重的。”他舉例說:“現在中國的天使基金跟美國相比,差了不知多少倍,中國做天使資金就是四五百人,在美國大概是兩三萬人,我覺得做天使基金就是支持創業的,比如說年輕人創業的時候沒錢,給我們一些計劃書,二三百萬人民幣就打過去了。常常一個月以後他們就把錢花完了也就沒了,但是我們還在給,爲什麼呢?總會有人做成的,只要有幾個做成的,我們後續的資金就可以繼續打。那這裏面國家怎麼支持?如果說別的投資基金收益20%要交稅的話,天使資金只交10%或5%,那我們這些人就更加願意把錢放到天使基金,既減輕了國家的經濟負擔,又支持了創業項目。”
全國政協委員、共青團廣西區委書記白松濤說,當前青年創業存在三個方面問題,就是三個“不”的問題,第一個“不敢”,怕失敗,第二個是“不能”,沒有錢,第三個是“不會”,沒技術。如何破解“三不”問題,他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一是要大力營造創業創新的氛圍,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通過活動把政府官員、金融機構、學者、企業家等等組織起來和創業青年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爲創業青年答疑解惑、加油鼓勁,解決他不敢的問題。二是搭建平臺。比如建立青年創業創新孵化基地,開展青年創業創新大賽,電子商務創新大賽等等,給青年提供一個平臺,同時把這些風險投資機構引進來,從政策和資金上爲創業者提供支持。三是針對青年創業開展培訓,通過培訓解決其技術和管理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新大陸科技集團總裁王晶表示,個人創業最需要的不是政府“輸血”,而是降低創業“門檻”,營造寬鬆的經營環境。她說:“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總理已經談到了,要以政府權利的減法來換取社會創業活力的乘法,我覺得講得很有道理,實際上政府真的不是要給企業輸血,給你多少錢,最重要的是要去營造一個公平的環境,讓企業在這個創業的過程中,不要受到很多人爲的干擾。”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書記倪邦文說,在鼓勵創新和創業方面,學校可以發揮獨特作用。他說:“在創業教育階段,政府、學校、企業這三者要形成互動,政府可以給企業提供一些相應的優惠政策,讓企業來吸納學生實習實踐,培養他,企業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把這個人培養成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他表示,不支持所有的學生都一窩蜂的去創業。高校裏要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對於有創業意願的人,對他們進行一些創業教育。“創業的形式確實是多種多樣的,創業的領域也應該多種多樣,年輕人創業,千萬不要一窩蜂,也千萬不要涌到一個領域裏頭去。”他補充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劉月寧表示,目前藝術院校畢業生的創業還是個盲區,各方應給予更多的關注。近幾年藝術學院畢業生也面臨着就業問題,中央音樂學院是精英教育,以前是很有需求的,公家包分配,可是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專業跟市場的銜接其實是有出入的。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金海岸實業公司董事長侯玉雯表示,年輕人創新和創業不能有太多的功利思想,如果一開始就朝着賺錢的目標去創業的話最後可能賺不到錢。爲此,她給出了三點建議:第一是堅持初心不改,不能遇到一點問題就放棄;第二是藉助他人力量共同創業,因爲“靠個人單打獨鬥,風險非常大”;第三,創業目的不能是僅僅爲了賺錢,而要帶着實現自我價值的精神去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