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12日,今天是植樹節,對樹木的栽種,讓中國古人聯想到對人的栽培,所以中國文化常常用木材來比擬人纔。
這樣的古語,也被習大大所引用。2014年6月9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七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會上,習近平主席說: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我們要把人纔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改革人纔培養、引進、使用等機制,努力造就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科技領軍人纔、工程師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注重培養一線創新人纔和青年科技人纔。』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這話出自《管子·權修》,『計』的意思是計劃、打算、措施,類同於我們現在說的工作規劃。如果為一年工作做短期規劃,那麼就種植莊稼,一年即可有收成;如果為十年工作做中期規劃,那就培植樹木,所謂『十年樹木』,十年可收獲大樹成蔭;而要為終身工作做長期規劃,就要培養人纔,所謂『百年樹人』,人纔的養成需要終身培育。
這說明了人纔養成的艱巨而不易,更說明了人纔難尋、棟梁難得。我們常聽到一句話說:『21世紀什麼最貴?人纔! 』其實何止於21世紀,早在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6世紀《詩經》成誦的先秦時代,中國古人就在歌詠吟唱著人纔的重要性。比如,《詩經·卷(qu?n)阿》中說:
鳳凰於飛,翽( hu?)翽其羽,亦集爰(yu?n)止。藹(?i)藹王多吉士,維君子使,媚於天子。
鳳凰於飛,翽( hu?)翽其羽,亦傅於天。藹(?i)藹王多吉人,維君子命,媚於庶人。
鳳凰飛於天,是喻指君王之德。吉士多環繞,願為主上效勞,愛戴君上、愛護百姓,君臣一心、和樂融融,家國大治、盛世福音。這就是家國事業對於人纔的歌頌和需要。
而《詩經》另一篇《鹿鳴》幾乎也是特為聚攏人纔、招賢納士而歌:
呦(y?u)呦鹿鳴,食野之蒿(h?o)。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團結在王者身邊的人纔,品德高尚,聲名顯耀。——這樣的隊伍,必工作有力;這樣的事業,必大有可為。
所以在逐鹿天下的三國時期,曹操作為一代雄主,就把《詩經·鹿鳴》這首詩演化成了一篇自己招賢納士的廣告歌《短歌行》,其中最後一句,他在對天下有纔之士著重強調著:『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周公吐哺,這個詞來自《史記》中的記載。周公輔政,禮賢下士,對人纔極為尊重。賓客前來拜訪,他多次抓起正在洗頭還濕淋淋的頭發就立刻跑出去、多次吐出口中正在進食的飯菜趕快起身迎客,就是怕怠慢賓客,急於迎接賢士。
這當然只是一種極致的形容,招賢納士並非就在這分秒必爭之間,但是『一沐三捉發,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說明了求賢若渴的心態,證明了人纔難得的可貴。
而與曹操同時代的劉備,三顧茅廬以求傑出人纔諸葛亮的故事,更是人盡皆知。其實劉備三次親自前往隆中,正是在以無言的行動,向諸葛亮傳遞著一層文化暗語:據傳,商湯王邀請伊尹出山,也是三番五次親身前往,後來成就了一代不朽帝業、一段君臣佳話。諸葛亮晚年回憶劉備是『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劉備的求纔之法,正是效仿商湯王與伊尹的做法,勸說希世之纔的加入、暗示又一段宏圖偉業的開始。
商湯、周公、曹操、劉備,他們都知道,人纔本身就是力量。
人纔如寶玉,需切磋琢磨,方始成材。
人纔如棟梁,若濟濟有眾,便可擎天。
作者介紹:

曹雅欣,中國文化網絡傳播研究會副秘書長,子曰師說微信社總編輯。
青年文化學者。獨立撰稿人、文化主持人、國藝解說者。
光明網『醉中國』專欄作者。在光明網開設『國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題版面。其『國學與時政』系列文章,分別被全國上百家主流網站廣為轉載。
策劃並撰寫了『琴夢中國』系列作品,包括《琴夢紅樓》《琴頌詩經》等。
『國藝解說』是曹雅欣首創的一種講與演並重的、多種藝術形式結合的文化傳播方式。在『琴夢紅樓』、『琴頌詩經』琴歌藝術音樂會中,擔任每場音樂會的文化主持。
始終致力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當代傳播,把國學、國藝做時代性解讀。
書法作者

張朝群,筆名一夫,北京人,1955年9月出生於河北省巨鹿縣,著名書法家兼工繪畫。
楷書工歐陽詢,鍾繇,王羲之,王寵等。行草工、二王,米芾、黃道周。繪畫工寫意花鳥。九十年代以來其作品分別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等收藏。作品《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被佛教聖地雍和宮、廣濟寺、嶗山太清宮、山西五臺山、少林寺等收藏。2008年以國禮被越南大使、拉脫維亞大使所收藏。
2003年楷書作品擠身『榮寶齋』允許在『榮寶齋』銷售。2005年12月24日-27日成功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個人書畫展。2013年5月《張朝群作品集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中國華夏基金會收藏。2013年6月其作品《章草論語》、《楷書黃石公素書》伴隨神舟十號飛船遨游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