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趙葆秀委員(國家一級演員)
建立完整巡迴演出機制
京劇是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的載體。新的歷史條件下,不僅要讓京劇文化深入生活、紮根人民,還要讓廣大的基層羣衆在文化生活上享受到發展的成果。京劇演員是很希望下到基層,面對面地爲基層人民演出的。但由於巡迴演出的成本越來越高,使本該是劇院、團常態化的演出工作遇到了困難。爲了推動這項工作,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巡迴演出機制。因爲,藝術只有深入生活、紮根人民,才更具生命力,如此才能使京劇藝術爲傳承弘揚傳統美德和中華民族精神命脈發揮更廣泛的作用。
唐棟委員(廣州軍區政治部創作室主任)
文藝工作者要遠離浮躁
希望能夠形成長效機制,讓文藝工作者紮根人民之中,用心感受體會人民對文藝作品的需求。我所理解的“紮根”是實實在在的紮根,是切身的體會,是深刻的思考。最近一段時間,文藝界風氣有了很大好轉,文藝工作者敏感性提高了,浮躁之氣減少了。文藝工作者就應該遠離浮躁,將好的風氣繼續發揚下去。同時,文藝工作者要關注現實,不迴避矛盾,爲人民鼓與呼。
許欽鬆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廣東省文聯主席)
藝術創作要有家國情懷
文藝創作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藝術家在生活中如何挖掘跟文藝創作有關的生活感受,是一門必修課。藝術創作裏包含着一種家國情懷。“家”是指對人民、對民族的感知,唯有與人民建立深厚的情感之後,創作才能撥動心絃,才能展現出作爲一個藝術家的社會責任與擔當。“國”是指一種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胸懷,只有心中有國,才能創作出大氣凜然的作品。藝術迴歸自然、迴歸生活也非常重要。
侯露委員(安徽省政府參事、安徽省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
用文藝作品弘揚真善美
文藝創作不能離開人民,文藝作品是寫給人民看的,文藝創作要擺正心態,不能唯市場論,文藝創作是真誠且負責任的。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在生活中發現真善美並得到一些啓示,經過加工後,創作出人民喜歡的作品。我們都是人民中的一員,我們創作的作品首先要獲得父母、老師、同學等身邊人的認可,纔會贏得大衆的認可。文藝工作者要有使命感,我們珍惜文字,珍惜文藝作品,我們帶着感情謳歌美德,鞭笞醜惡。文藝作品應該起到積極的作用,引領時代風尚。真正的文藝作品應該弘揚真善美,吐露人民羣衆的心聲。
李素華委員(廣東歌舞劇院歌唱家)
藝術需要回到人民中去
藝術從人民中來,應該回到人民中去。藝術工作者的“惠民演出”與其說是“送戲到家”不如說是“送戲回家”。在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文藝工作座談會之後,文藝工作者下基層演出的方向更加明確。現在到基層演出已成爲我們的一項常態化工作。我們會盡全力爲百姓展現他們所期待的藝術作品,還會輔導當地藝術方面拔尖的羣衆。現在藝術界的風氣有了很好地轉變,大家都認識到,藝術要接地氣,要爲人民服務,要努力創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
張和平代表(北京市文聯主席)
既要“送文化”又要“種文化”
今年元旦春節期間,我們的藝術家走基層活動十分活躍。一方面,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送文化”。中央和部隊院團的名家積極參與地方文聯組織的活動。另一方面,文藝工作者深入基層“種文化”。積極同民間文藝組織建立聯繫,同基層文藝工作者“結對子”。文聯組織包括文藝院團也在着力轉變工作作風,使年輕的文藝人才進一步明確文藝工作的時代責任,自覺擔負起繁榮文藝的崇高使命,積極投身到實現中國夢的宏偉事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