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3月10日是陳官屯鎮大集,早上八點鐘,靜海縣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的技術人員就攜帶着各種技術資料趕往陳官屯鎮。汽車還沒駛離靜海縣城,中心種子管理站農藝師劉德利就接到了一位農戶的諮詢電話,詢問棚室裏的大蔥出現了幹尖情況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怎麼辦。除了分析原因,劉德利還把一些防控技術詳細的告訴了諮詢的農戶。同行的幾位技術人員介紹說,現在他們的電話都對外進行公佈,農民如果有什麼問題,可以隨時隨地打電話進行諮詢。八點四十分,早春的陳官屯大集上人非常多。技術人員擺起了諮詢臺,懸掛上宣傳標語、展牌,一摞摞的技術資料剛剛拿出來,趕集的人們馬上就圍攏了過來。
靜海縣每年都會舉行送科技下鄉活動,每年種植業發展服務中心也都會在總結歷年農民技術需求的基礎上,根據農業發展的新形勢適時增添新內容。比如去年,他們製作了全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掛圖,方便各鄉鎮的農民根據當地的土壤狀況有針對性的安排生產。今年,他們又編印了農業信息網絡應用宣傳讀本,重點向農民介紹、傳授農業網絡方面的知識。靜海縣農業廣播學校校長劉永軍介紹說:“從近兩年開始吧,互聯網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是一個新型的話題,農民通過互聯網上獲取知識,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往外發布產品供銷以及技術信息的一些需求,得到網絡上的支持,互聯網技術作爲農業發展上的一個新的引擎,可以將來給現代農業發展打造一個更好的平臺。”科技趕大集活動從三月九日開始到十八日結束,技術人員將深入靜海縣的林海循環農業示範區、龍海產業帶、中草藥種植區等傳送技術,解疑答惑,零距離爲農民開展服務。劉永軍說:“其它的這幾種形式是貫穿於整個的農作物生長期,也就是說,從現在開始一直到整個一年吧,各種形式的側重會因爲農事活動的不同,或者品種應用的不同,還有關鍵時間節點的一些關鍵技術,會有針對性的具體採取哪種措施,哪種措施比較好一點兒,哪種措施更能接近農民,更易於農民接受,我們就採取哪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