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取消一切選拔性考試,杜絕“小卷”,所有公辦初中全部劃片就近入學……今年秋季,本市即將實行全新的“小升初”政策。市教委中學處處長黃炎表示,“小升初”新規的目標是要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使教育資源更加均衡。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讓教師和校長流動起來。
昨日,市教委發佈《市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關於推進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意見》,從2015年秋季學期開始,本市區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編在崗的教師、校長將全面推行交流輪崗制度,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區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制度化;用5年時間,實現區縣域內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常態化。此外,市教委將於今、明、後三天陸續公佈“小升初”學區片劃片細則。記者胡春豔程婷
每年交流教師
比例不低於10%
據介紹,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在編在崗教師,凡男50週歲、女45週歲以下,且在同一學校連續任教6年的,原則上應該交流。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的正、副校長,男55週歲、女50週歲以下,在同一學校任職滿兩屆或滿10年,原則上應該交流。對於已有兩所以上學校工作經歷且每所學校工作時間均達到3年及以上的教師,或在農村學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經歷的城鎮教師;處於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師,或患病並經指定醫院診斷不宜交流的教師、校長,經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批准,可暫不納入交流範圍。
符合交流條件的教師按比例交流到建立對口幫扶關係的學校或其他學校任教。符合條件的正、副校長應交流到其他學校任職。副校長可以按照教師交流制度進行交流。每學年學校教師交流比例不低於符合條件教師總數的10%,其中,骨幹教師交流比例不低於交流教師總數的20%。教師、校長的交流按照學年計算,交流年限應充分考慮接受交流一方學校教學崗位的要求,但不得少於1年。
建新入職教師
“縣管校聘”機制
各區縣結合義務教育發展規劃,科學劃分學區,學區內部採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教師“走教”等形式推進學區教師、校長資源一體化管理。安排特級教師、“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農村骨幹教師培養工程”學員,以及本區縣知名校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以師徒結對形式在本學區或本區縣跨校指導教師,建立共同成長團隊。
各區縣建立區域內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間對口幫扶關係。其中,中心城區重點推動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交流;涉農區縣重點推動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交流;鄉鎮範圍重點推動中心學校向村小、分校交流。
此外,針對新入職的大學生教師,逐步探索建立“縣管校聘”機制。即新入職的教師統一由區縣的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學校聘用,使教師由“學校人”變爲“系統人”,從而使教師能夠在區縣域內各學校輪流執教。
民生三問
老師交流會影響學生學習嗎?
以學年爲單位保證教學完整性
如果教師交流一段時間就走了,會不會對學生的學習有影響?對此,市教委新聞發言人徐廣宇介紹說,教師、校長輪崗交流制度充分考慮到教學情況,以學年爲單位,最少爲1年,並且起止點爲一整個學年的起點和終點,保證學生在1學年內不換老師。初中教育階段,教師一般的交流年限會控制在3年,也就是說學生從初一到初三都不會換老師,不會讓學生在與老師的磨合方面浪費時間。
如何保護教師校長的積極性?
與職稱評定掛鉤工資予以傾斜
《意見》指出,將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納入教育工作督導考覈體系,分類制定考覈評價體系,科學合理評價教師校長工作,對參加交流並作出貢獻的教師、校長給予相應獎勵。
從2015年開始,申報高級教師職務,參評特級教師和市級以上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必須具備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1年及以上的工作經歷;區縣選拔校級領導幹部,具有農村學校或者薄弱學校教學、管理崗位經歷的人員優先。同時,要切實保障參加交流輪崗教師、校長的工資待遇,在績效工資分配中予以傾斜。
教師校長輪崗對學校有何影響?
提升薄弱校質量實現教學資源均衡
教師、校長輪崗交流的主要方向是優質學校的骨幹教師、校長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優質學校的骨幹教師、校長可以爲薄弱學校帶去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及管理經驗,提升薄弱學校的教學質量,實現教學資源的均衡。”徐廣宇說,當然優質學校的骨幹教師也會吸取交流學校好的經驗,取長補短,最終目標是辦好百姓身邊的每一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