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昨天從市教委獲悉,市教委、市財政局、市人力社保局聯合下發《關於推進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的意見》,公佈了本市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原則及交流範圍等,並於今年秋季開學起實施,各區縣具體實施細則於今年上半年陸續發佈,預計用5年左右時間,實現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常態化。作爲“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的配套政策,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將引導骨幹教師、校長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大力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意見》規定,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男50週歲、女45週歲以下,且在同一所學校連續任教6年的在編在崗教師以及義務教育公辦學校男55週歲、女50週歲以下,且在同一所學校任職滿兩屆或滿10年的正、副校長均參加交流。其中,每學年教師交流比例不低於符合條件教師總數的10%,骨幹教師交流比例不低於交流教師總數的20%。
據悉,本市將建立區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制度,完善學區內部交流制度。各學區內採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名校辦分校、對口幫扶、教師“走教”等形式推進學區教師、校長資源一體化管理。安排特級教師、“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農村骨幹教師培養工程”學員,及本區縣知名校長、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以師徒結對形式在本學區或本區縣跨校指導教師,建立共同成長團隊。
“各區縣要建立區域內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間對口幫扶關係,努力縮小校際間、城鄉間師資水平差距,重點推動中心城區優質學校向薄弱學校交流、涉農區縣城鎮學校向鄉村學校交流、鄉鎮範圍中心學校向村小以及分校交流,交流年限不得少於1年,同時,各區縣要全面推行校長聘期制,校長每屆聘期不得超過5年。”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本市還將逐步探索建立“縣管校聘”機制,吸引、鼓勵優秀大學畢業生到義務教育學校任教,根據本區縣域內各學校的教學需求,合理配備、統籌管理新聘教師,推進區縣域內優質教師、校長資源共享。
在晉升評優等方面予以傾斜
多舉措鼓勵教師校長交流
“市教委將通過教育、組織、人力等多部門合作,定期評估考覈、列入職稱晉升標準等多舉措,鼓勵教師、校長參加交流,調動交流教師、校長的積極性,不斷優化教育人才隊伍的配置,帶動義務教育高水平均衡發展。”市教委人事處處長王虹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王虹告訴記者:“我們將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納入教育工作督導考覈體系,對於參加交流的教師、校長,分類制定考覈評價體系,科學、合理評價教師、校長教學及學校管理工作,對參加交流並作出貢獻的教師、校長給予相應獎勵,發現典型可以推廣經驗。”
“從今年起,凡申報高級教師,參評特級教師和市級及以上模範教師、優秀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的教師,必須具備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一年以上的工作經歷。區縣選拔校級領導幹部,具有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教學或管理崗位經歷的人員也予以優先。”王虹表示,“市教委將在編制覈定、職務(職稱)晉升、業績考覈、培養培訓、評優表彰等方面對交流過的教師、校長予以傾斜。”
加大交流人員比例與年限
實現教師素質高質均衡
“以學區片爲劃分範圍,加大交流人員的比例和年限,通過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教師、校長的雙向流動,讓更多的教師得到提高、學生享受到優質教師的指導,”河東區教育局局長鄭慶東表示,“教師隊伍的均衡,是義務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以學校、教師素質的高質均衡爲前提,才能真正實現義務教育的優質均衡發展。”
“河東區從2009年開始陸續實施區內的教師、校長交流輪崗工作,積累了不少經驗,面對此次義務教育教師、校長交流輪崗政策的出臺,我們也做好了準備。”鄭慶東告訴記者,“首先,需要教師、校長認識到該政策對教育水平提升的作用,建立河東區義務教育教師、校長交流輪崗長效機制。此外,學區內的義務教育學校的負責人將羅列各自學校的優勢學科、劣勢學科,按照各學校的需求和佈局,劃分交流指標。”鄭慶東表示,交流的教師將保留其原單位關係不變,初中教師交流年限爲3年,從起始學科、起始年級開始,爲了保證教育的延續性,讓交流教師帶滿一屆學生,經過幾輪交流,所有學生都有機會得到名師指點,普通教師的業務水平也得到提高,縮小校際間的差距,優化教育資源,讓教育迴歸公平。
教師互相學習互通有無
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水平
“作爲小升初的配套工程,教師流動的一個新背景是生源差異被打破,無論是我們交流出去的教師還是交流過來的老師,在新學校裏面對的生源是沒有差異的。這有利於交流教師更快地適應教學環境,提升教學質量,從學校的角度來說,這對學校的教學水平有利無害,”和平區五十五中學校長王傑告訴記者,“由於教師交流帶動的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高,保障了雙向交流的流暢性和帶動效應,教師間的互相學習,互通有無,有利於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水平。”
“河西中心小學同東湖小學、興國學校小學部聯合成立集團化辦學,通過將骨幹教師輸送到分校、分校青年教師到總校鍛鍊的方式,提高辦學水平,三所學校通過加強校際間聯合,開展豐富多彩的培訓活動,給青年教師一個自我鞭策、自我展示的平臺,幫他們找到自身優勢,發揮特長。一方面青年教師得到成長、發揮作用,同時骨幹教師通過交流得到鍛鍊,這不僅讓教師自身專業素養得到提高,也促進了學校教學水平的增長。”河西中心小學校長孫希雯告訴記者,“我們也將更加關注交流教師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求,讓他們儘快找到歸屬感,成爲集體的一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