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陳惠是天津東麗醫院的一名內科醫生。一家三口與許多普通家庭一樣,每天的生活平凡卻又是平靜而幸福的。結婚近20年,陳惠說:“陪伴我們一家的除了融融親情,還有‘百善孝爲先’這個治家理念。”正是這種在生活中始終想着“孝敬老人,關愛親人”的孝心纔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勃勃生機。
陳惠的父親早年因病癱瘓在牀,而且這一病就是十七年。那時陳惠剛剛大學畢業。這十幾年中她和兄嫂輪流服侍父親,平時扶起扶坐、端屎端尿。十幾年中,她犧牲了自己的大部分休息和娛樂時間來陪伴父親,只爲了多爲母親和兄嫂分擔一些,盡一份孝心。因爲早年守在父親的病牀前,很少像其他女孩子一樣逛街購物,所以只有到了年根兒時,纔在母親催促下匆匆買兩件衣服回來。人說“久病牀前無孝子”,但陳惠從沒有過半句怨言。父親去世後,爲了照顧身患青光眼、肺心病的母親,陳惠和愛人、兒子一直和母親共同生活。趕上天氣好時,她們一家三口會推着老人到戶外活動活動,呼吸新鮮空氣。有時還會到廣場去看老年秧歌隊的表演,在鏗鏘的鼓點兒聲中,秧歌隊隊員們詼諧的表演總能令母親開懷大笑,看到老人前仰後合的樣子,陳惠心裏總會感到無比欣慰。天氣不允許的話,她就陪母親在家裏聊天,看她喜歡的電視節目。因爲老人與陳惠共同生活,兄嫂和侄子們也經常造訪,大家談天說地,給老人晚年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如今,80多歲的老人至今精神矍鑠、樂觀豁達。
人都有雙重父母,陳惠對自己的父母如此,同樣對婆婆公公也是孝心備至,用她自己的話說:“公公婆婆含辛茹苦地把三個兒子培養大,都上了大學,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我作爲家中長嫂,一定要給弟弟、弟妹們作出榜樣。”她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平時孝敬公婆,該出錢出力的時候她總是搶在前面。在她的影響下,兩個弟弟、弟妹都從心裏敬慕這個老大嫂。平時她想方設法地讓老人開心。幾乎每年在春秋兩季,他們一家都會帶着公婆及兄弟們到近郊旅遊,領略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拉近一家的親情。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2014年春節前夕,婆婆偶然感冒拍了一張片子,結果拿到陳惠手裏。作爲呼吸科大夫的陳惠,一看就傻了眼。片子上顯示分明是肺癌的症狀。作爲醫生,陳惠很明白這個病意味着什麼。那天正是臘月二十八,爲了讓全家能夠過一個愉快的春節,陳惠暗自隱瞞了婆婆的病情,自己把悲痛埋在心底,巨大的壓力一人來扛。人前她還要強顏歡笑,背後卻偷偷哭了好幾回。爲了讓婆婆開心,春節期間陳惠想盡辦法:陪老人逛廟會、串親戚,陪老人玩麻將。爲了儘快確診和採取有效的治療,春節假期一過,陳惠就帶着婆婆來到北京協和醫院,請專家會診。通過做PET-CT的全身檢查,很快結果便出來了,癌症確定無疑。該如何採取有效的治療,最大限度減少治療產生的痛苦?陳惠又是上下一陣奔波,最終經過再三研究,陳惠和醫院的大夫制定了最佳的治療方案。隨後,陳惠又耐心地向愛人及弟弟、弟妹們說明婆婆的病情及治療方案。並果斷選擇切口小,損傷小,副作用低,但費用較高的胸腔鏡手術方案。手術期間和術後靶向治療的費用是不小的一筆錢,但爲了讓老人安心治療,這些費用至今陳惠還是隱瞞着,沒讓老人知道,而且陳惠說,在各種冶療與檢查費用裏有許多錢都是他們偷偷擔負的,沒讓兩個弟弟分擔。爲了給予老人精神上的支持和撫慰,陳惠和家人堅持每週去看望老人,陪老人聊天,爲老人準備可口的飯菜,以促進老人身體的早日恢復。老人雖然知道自己的病情,清楚目前的治療細節,但對生活充滿信心,偶爾會幫助子女接送孩子,完全就是正常人,生活質量很高。婆婆經常同鄰居們說:“是大兒媳救了我的命啊!”陳惠說:“對我來說,這是婆婆對我的信任,更是一種依賴,我也要在以後的人生中,多爲老人盡一份孝心,做兩位老人的支撐,一定讓他們的晚年更加幸福。”
從醫20餘載,陳惠始終堅守在醫療前線,利用閒暇她還報名參加了區文明辦主辦的“週日大集”志願者服務隊。只要有時間,她就到社區爲居民義診諮詢服務。她先後在無瑕街、金鐘街、華明街等多個社區爲羣衆測血壓、講解防病治病知識、發放宣傳資料,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陳惠說:“羣衆的認可,是對我最高的精神褒獎。在那裏,我以一己之力詮釋着無私奉獻的志願精神,將關愛家人的勁頭投入到普通羣衆身上,切身體會到‘我奉獻、我快樂’,心裏始終暖意洋洋!”
古語說“百善孝爲先”,而陳惠說:“我相信,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用孝行凝聚小家,懷感恩之心回報社會,必將收穫溫情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