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把舊的變成新的,這就是創新,把自己的東西加進去,就變成了創意。”創客空間聯合創始人朱永健說,其實這就是一羣愛玩兒的人,從線上到線下聚集在了一起。
2015年1月4日,李克強總理考察了深圳柴火創客空間。從此,創客“Maker”這個詞在中國大地上火了起來,而在天津,也有一羣創客正在用自己的創意改變着生活、改變着世界。
創客空間:挖掘創意服務創業
早在三四年前,一羣熱愛創新的網友在論壇裏討論技術問題,作爲技術工程師的王偉利用自己的特長幫助過了很多人。後來,這些喜好“鼓搗”電子設備的年輕人憑興趣與熱情自發地聚在一起,初步形成天津地區創客羣體雛形。“有一天,我們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逐漸壯大了,那乾脆自己做一個社團或組織吧。”朱永健說,最初組建的原因就是這麼簡單。
其實,在那個時候國內已經有“創客”這個概念了,一般來講指的就是創造、創新和創意。“比如一個桌子,我加一些比較好玩的東西,把這個桌子變成了摺疊的。從不折疊的變成摺疊的,這就是一個創新。一個東西,從沒有變成有,這就是創意。”
2015年3月1日,天津創客空間舉辦了首次正式見面會,當時這個團體已經擁有會員400多名,涉及領域包括智能硬件、計算機、科技教育、電子、結構設計、環保節能、人文藝術等,並有成員自建的專業體驗館、工作室4個,累計推出50多項創新作品,並組織過幾十場各種規模的活動。
“沒有想到見面會之後,陸陸續續吸引來的人更多了,所以那個時候我們就是想成立一個民辦非企業組織。”朱永健說,“現在我們已經開始了新的創業計劃。”
2015年3月份,創客空間啓動了大學生創客馬拉松比賽,最先在天津理工大學進行初次選拔,以一個學校爲基礎慢慢覆蓋,4月中旬將覆蓋到5所高校,4月下旬覆蓋到15所高校,5月中旬進行總決賽,並選拔優秀隊伍參加國際性的創客大賽。通過這樣的活動,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理念和方式帶動起來。“其實很多學生的作品都非常棒,大學生的思維、理念非常好,但是等到他們畢業以後,直接進入職場了,反而會禁錮了思想。”朱永健說,如何把大學生們的好創意挖掘出來,這是他們正在研究的一個問題。“我們做這個創客空間的時候,就是想爲這些普通創客,包括大學生、青少年的創業做好服務。”
衆籌的不是錢,是資源
談到未來的商業模式,朱永健首先拋出了一個近一兩年非常火熱的字眼——“衆籌”。很多人一聽到這兩個字都會認爲是籌錢,但是“衆籌”的含義非常廣泛,朱永健他們想做的是非常新鮮的“資源”衆籌。“比如我做了一個東西覺得不錯,就放到網上‘衆籌’,在短短的時間內,會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投資。”朱永健告訴記者,他們並不想這樣功利,反而想到了另外一個概念:“我們衆籌的不是錢,而是資源。”
“創客永遠是一個小微創業者。”朱永健給北方網新媒體記者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某個人有一個好想法,目前市面上沒有、國際上也沒有,但是這個人沒有辦法將這個想法變成現實。那麼他可以找技術工程師來幫他實現,技術工程師是做技術的,只考慮性能,不會去考慮外觀設計,他可以再找一個工藝設計比較好的人,給這個東西設計一個很好的外形。這些步驟都完成了,下一步就要把它做成產品進行市場推廣,那麼就要去做一系列的營銷工作,需要去找代工工廠生產,找各種渠道宣傳,讓用戶使用,才能獲得更多的數據資料。後面的這些內容,可能前面的三個人都不擅長,這樣陸陸續續地就有五六個人組成一個團隊了。
創客是幸運的,當遇到技術問題的時候,全國甚至全球創客會用最快的時間、最好的方式,無償地提供幫助。但是創客並不滿足於這個層面,最終的目標還是要把自己的想法變成產品,這其中的過程並不是用錢就可以做到的。創客空間正在開發“衆籌”網站,一個產品從有想法到最後生產需要多少個環節、多少個節點、需要哪些人才,都會在這個平臺上展示出來。“我們爲創客提供這種服務,今後會在成立公司的股權分配、利益分配上佔一定的比例。”朱永健說,這是創客空間將來的一種商業模式。
另外一種商業模式,就是把創客變成創業者。“創業者不等於創客,創客也不等於創業者,但是這兩者是有一定關聯的。”朱永健直言不諱地說,“因爲每個人骨子裏都是想賺錢的,都想自己的產品被大衆所接受。”創客空間的設立,不是簡簡單單地擺設幾臺機器,招募幾名工作人員、召集一些創客這樣簡單的事情,他們必須冷靜地分析並認清自身和創客羣體的優勢和不足,規避各種技術風險和運營模式風險,考慮並結合自身的條件和所在區域特點,甚至希望每個創客成爲創業者以後,優先錄用其他創客作爲自己公司的員工,讓創客精神廣泛傳播!創客空間想真正成爲“來源於創客、服務於創客”的“創客公共服務中心”。當然,在成功孵化一個科技團隊,創客真正成爲了創業者後,創客空間也會相應收取一些服務費用,或者持一定比例的股份。
朱永健說,他們希望讓所有創客空間裏的項目和創客,具有“自我生長性”,這是創客空間團隊的終極目標和夢想。
希望大學生都成爲準創客
本身做了十幾年教育培訓的朱永健說,他們會給兒童、青少年、大學生等羣體公開講授技術。
“創客其實都有一種創新的理念和精神,我們要還給青少年一個科學的、可以觸摸的世界。被稱爲創客時,他可以是多重身份的人,可以不會電子、不會機械,這些都沒有關係”
朱永健舉例說,一個收音機,可以拆開讓孩子去組裝。當聽到聲音後,孩子們可能想要一個漂亮的外殼。那麼,就可以用創客的創意,比如用3D打印機打印出來,或是用木板或是紙盒子做一個。每個孩子的想法都會在這裏得到充分實現。創客空間正在尋找這樣一個合適的場所,來完成他們爲孩子們搭建“兒童科技世界”的夢想。
朱永健認爲,現在,很多大學生是藉助學校裏的工具去做東西,更多地是照着模式來做。他希望大學生能夠在創客空間做出創新的東西,達到一個準創客的要求。
走出去,讓更多人瞭解創客
創客空間不僅要給創客們提供交流的機會,更要讓更多人瞭解他們的創意和產品。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瞭解到,創客空間的創始者想在固定的週末把大家的產品進行展示,一是吸引關注度,希望創客的產品被更多人關注;二是他們想要打造流動式創客空間。“傳統的創客空間是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我們選擇走出去,想在各個區縣分別選擇一個地點,這樣不會讓任何人覺得‘路途遠’。”在坐商與行商中間,這個團隊選擇了後者,更多地走出去做服務。
目前,由天津創客空間發起的大學生創客馬拉松比賽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目前我們是公益性的,但比賽所用到的工具箱、獎品等都是需要成本的,等到半決賽、總決賽的時候,我們會找一些贊助商,通過贊助抵消我們的一些成本,最終希望能有一些盈餘。”創客空間正在逐步摸索一條適合發展自己、又服務創客的道路。
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瞭解到,目前已經有一些成熟的創客產品,有待推向市場。其中,創客吳雷的產品就非常有意思。吳雷的母親已經年邁,每次吳雷應酬晚回家的時候,他都會給老母親發個信息告知一下。很多時候老太太正在看電視,看不到短信,也聽不見手機響。於是,吳雷就大膽地設想了一下,能不能讓短信內容通過滾動條的方式在電視屏幕上播放。
他把這個想法和技術工程師王偉溝通了一下。“我幫你想想芯片的問題。”王偉亮出了自己的強項,配合吳雷超強的軟件製作,兩個人只用兩個月就把這個“小東西”研究出來了。只需在不改變電視現有構造的前提下,給電視增加一個互聯,在手機裏裝上一款APP軟件,短信上的字就可以直接在電視上呈現了。
“其實這個小軟件並沒有太高深的技術難點,只不過沒有人想到而已。”朱永健說,後來,他們對芯片進行了改進,使手機圖片也可以在電視同步顯示。
目標是成爲中國的“YC創業營”
大衆創業、萬衆創新是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有力引擎,這句話給了創客空間團隊無限的動力。談到未來,他們想走得更踏實一些。“創客空間會緩慢前行。”朱永健說,創客空間是天津第一家創客團隊,聚集了大量創客資源,不過作爲剛剛起步的團隊,他們還需要支持。“場地和活動經費的支持,不用太多,夠用就好,太功利的話,我們也吸引不了其他的創客。當然,我們也希望有投資人給我們提供支持,提供各類活動的資源。”從話語間,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感受到了創客團隊的踏實和誠懇。
朱永健說:“我們是一種包容的態度,歡迎天津地區其他創客空間或者其他地區的夥伴兒,加入我們一起做事。”
“以物聚人,以人做事,以事成物”,是朱永健運營創客空間的主要思想。人氣的聚集、技術人才的聚集、潛在客戶的聚集,這是一個龐大的人才大數據,不可小覷。今後,利用創客空間聚集創客羣體,利用創客羣體共同做些事情,又可以生成新的產品和工具。“三位一體,循環促進,這就是未來的發展模式。”創客空間團隊的每一個人都信心滿滿:“我們會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我們還很弱小,但是我們的目標是成爲中國的‘YC創業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