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身在其中,主動作爲。”見到北辰區區委書記張盛如的時候,他用8個字描繪了2015年北辰區的前進方向。今年,天津面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自貿區建設、濱海新區開發開放、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多重戰略疊加的歷史性機遇。北辰區則處在大開發、大建設和較勁爬坡、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既面臨着京津城際地區開發建設和城市建設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的難得機遇,又面臨着產業轉型和城區轉型的嚴峻考驗。“在區域開發建設、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市委、市政府賦予了北辰區更大的自主權,也對北辰區全面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機遇是給有準備的人的,誰能抓住機遇,先行先試,誰就能掌握髮展的主動權。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可能後悔莫及。”
抓住機遇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中掌握主動權
北辰區正積極打造由京津城際沿線帶狀公園、郊野公園、外環線綠地及城市公園組成的四級生態網絡體系,其中北倉苗圃公園、堆山公園規劃已經出爐,成爲此次提升的重點項目。
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央批准深圳開發開放,那時深圳是全國唯一的經濟特區,人流、物流、資金流都向特區聚集,帶動了珠三角的發展。1992年,鄧小平同志南巡後,國務院批覆設立浦東新區,帶動了長三角逐步發展成爲全國第二增長極。到了天津,2006年濱海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獲批後不久,國務院相繼又批准了8個試驗區,再到現在國家大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張盛如表示,對於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存在着可變性和挑戰性,抓住了,資金、項目、人才就會留在北辰,抓不住,資金、項目、人才就會流出去。
“未來會有5條地鐵線經過北辰或者始末站在北辰。還有京津第二城際北辰站以及多條高速公路,可以說基礎路網建設完成後,北辰區將成爲真正連接京津冀的交通樞紐。區位優勢非常明顯。”張盛如說。
路網建設
打造連接京津冀交通樞紐
立項8年的北辰區高峯路綜合改造工程,停止擱淺狀態,春節假期剛剛過完,就緊鑼密鼓地開始了施工。寬40米,雙向四車道的通行能力,區內將其列爲京津城際提升改造工程重點項目之一,建成後將成爲北辰區內的又一條主幹道。同期啓動的,還有北辰區內的另外16條道路。
2014年,北辰區成爲本市區縣第一個城市建設和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試點。市政府將涉及基礎設施建設的土地整理、計劃審批、建設管理、養護管理、融資平衡5項權限下放給北辰區,推動該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速。根據方案,這次試點面積約95平方公里,包括北辰區外環線以內區域64.4平方公里、京津城際兩側區域外環線以外30.2平方公里。該區域基礎設施除軌道交通、高速公路、國省級公路、快速路等項目仍由市裏統一組織投資建設外,其他新建主幹道路及橋樑、次支路、開發配套道路、排水設施、區域城市公園、公交場站、停車設施、人行天橋等工程項目全部由北辰區自主投資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北辰區計劃年內完成淮東南路、文慶道、飛翔路等12條主幹道路和22條住宅項目配套道路建設,啓動高峯路、九園公路西延東擴和雙青新家園、示範鎮、城中村14條配套道路建設。新建5座雨污水泵站、2座消防站、2座變電站,建成實驗中學人防工程。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拓寬資金籌集渠道。繼續推進市級重點工程建設,提高城市載體功能。
郊區縣如何做才能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之中?張盛如認爲,與中心城區錯位發展,纔能有效利用北辰區的空間優勢。“京津冀協同發展,不能僅限於首都功能疏解、搶幾個項目、增加點稅收,這樣做層次就低了。要充分用好我們的交通、區位等優勢,制定與北辰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相匹配的發展定位規劃。”
強力推進京津城際地區綜合提升圍繞“兩線、兩片區”,以成熟地塊開發爲重點,加快土地整理和基礎設施建設,同步推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全區整理儲備土地1.6萬畝,完成供地6000畝,其中京津城際地區3000畝。啓動天重一期、華康食品廠等12個重點地塊開發和堆山公園、苗圃公園建設,開工面積達到300萬平方米,基本完成城際地區綠化任務。未來的5-8年,北辰區將通過自主投資、自求平衡,投資近千億,完成包括京津城際地區和環內環外95平方公里的提升任務。
錯位發展
利用產業優勢做足生產型服務業
2015年1月,北辰區集中籤約大項目17個,招資總額達72億元。國智恆北斗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朝亞(香港)投資有限公司、日本美和商事株式會社等24家知名企業將在北辰區落戶開工,簽約項目總投資72億元,預計全部投產運行後企業可實現年銷售收入93億元。簽約的項目中,既有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高端製造業項目,也有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項目,均具有規模大、實力強、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等特點,將對北辰區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地區綜合實力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北辰區有很好的工業基礎,至今對於區域經濟發展都非常重要。”張盛如表示,未來北辰的發展要依照“衛星城”的概念。在發展經濟、引進項目的同時,加快推進城區轉型,着力提升城市功能,用城市生活配套的完善留住人才。
城鄉結合
加快推進城區轉型着力提升城市功能
2014年11月,雙街鎮小街村402戶村民搬進了新家。還遷小區的日間照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等配套設施同步啓用,還開通了一趟通往地鐵一號線劉園站的公交線。去年一年,北辰區還組織實施了上蒲口、屈澱等14個村的拆遷復墾,大張莊二期25萬平方米還遷入住,並完成拆遷95萬平方米,新開工安置房14萬平方米。隨着示範鎮建設的加速推進,廣大村民的居住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加強人才引進培育依託全市“千企萬人”計劃,立足區內高等院校、大院大所和領軍企業,加大人才引進和培育力度,健全人才學習深造、醫療保健、子女就學等服務體系,確保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年內引進培養專業技術人才500名,引進高層次人才50名。
加速園區開發建設按照“項目集中園區、產業集羣佈局、資源集約共享、產城融合發展”的思路,創新完善管理體制,做大做強園區經濟,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帶動各鎮聯動發展,開發區本級稅收增長達到30%。堅持項目立區、高端引領,全年引進億元以上項目60個,投資規模超過600億元,啓動40個項目建設,50個項目竣工投產。對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編制開發區發展規劃和“一區四園”分區規劃。加快建設新聞出版裝備產業園,中榮印刷、健豪雲印刷等項目建成投產。推進美材智慧谷、聯東U谷等招商載體開發利用,新建各類樓宇20萬平方米。加速商業用地開發,規劃建設一批高檔服務配套設施,努力形成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發展格局。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以建促拆、拆建並舉,打贏城中村改造攻堅戰。全面完成拆遷任務,安置房建設全部開工,閆馬、劉房子等6個地塊48萬平方米主體封頂,宜興埠、桃花寺等7個地塊46萬平方米具備入住條件。啓動南倉、宜興埠等4個片區20萬平方米自營性公建建設。新報記者耿雅新
“北辰區並不適合同中心城區一樣,全力發展樓宇經濟,而是應該利用原有的產業優勢,做足生產型服務業。”張盛如表示,環內佈局生產型服務業,爲環外的製造業企業做配套,環內環外互動發展,用新的內容調整老的結構,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2015有看頭
2015年,北辰區將堅持“精一強二擴三”,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核心競爭力。
做強現代工業鞏固現有主導產業優勢地位,依託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條,提高區域自行配套能力。大力發展智能製造、節能環保、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印刷裝備、軌道交通等新的產業鏈條,提升產業能級,打造千億級裝備製造、300億級現代醫藥、200億級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集羣。按照“五個一批”的要求,深入推進千企轉型升級行動,年內完成500家。加快宜興埠、雙街、北雙工業區改造提升,提高鎮工業區建設水平。全區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
做大現代服務業堅持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並重,推動現代服務業繁榮發展。出臺服務業發展規劃和三年行動計劃,重點發展科技研發、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鼓勵企業設立資產公司、銷售公司、服務公司,改進經營模式,實施主輔分離。提升生活性服務業規模水平,圍繞京津路、北辰道沿線等重點區域,高標準規劃建設一批服務業項目,建成盛景五星級酒店、紅星美凱龍商業綜合體,啓動洲際、喜來登酒店和普育廣場、永旺夢樂城等項目建設。整合開發旅遊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服務業佔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2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