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前,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指出,大部分省份現有墓穴將在10年內用完。『墓穴用完了,葬在哪裡?』『成都公墓是否存在墓穴即將用完的情況?』
近日,華西都市報記者走訪成都多家公墓發現,多數公墓墓穴『寬裕』,甚至『再過20年都沒有問題』。根據《成都市殯葬事業發展規劃(2007-2020)》,到2020年,成都暫不會再新建經營性公墓。但在采訪中,記者也發現一些早期開發的公墓已接近飽和,祝國寺望山陵園和石嶺公墓的負責人均告訴記者,『墓穴兩三年內就可能用完。』墓地緊張?
部分早期公墓趨於飽和
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發布的《中國殯葬事業發展報告》指出,大部分省份現有墓穴將在10年內用完。成都的公墓是否同樣『捉襟見肘』?記者對成都多家公墓進行了走訪。相對於其他一些城市,成都在近10年乃至20年內,都不會出現公墓『用地危機』。
望山陵園三年後墓位將用完
祝國寺望山陵園,位於成都東郊,是成都市最早規劃的公墓之一。
站在山腳下往上看,整個山坡青松環繞,在綠樹之間,花崗石的墓碑幾乎『佔領』了整座山。
3月29日,市民周先生和家人專程從重慶趕到這裡,看望長眠於此的親人。年輕時,周先生離開成都去了重慶工作。如今,已年過半百的他,也在考慮自己百年之後的身後事。在周先生看來,長期漂泊在外,落葉一定要歸根。他曾不只一次地告訴兒子,希望自己死後能回到成都,和父母以及其他親人安葬在同一個地方。
然而,周先生不知道的是,也許在兩三年後,望山陵園將沒有土地來新增墓穴,也就是說,他與親人的同眠之夢或許難以實現。
望山陵園馬經理告訴記者,陵園規劃面積為90畝,截至目前,已使用了85畝。每年,這裡都會新增1000個墓位,按照每個墓位一平方米的面積計算,加上公用過道,『每年至少新增1.5畝的佔地面積』。這就意味著,再過三年,陵園的墓位將出現飽和。
因為成都不允許公墓預售,購買墓位必須要憑死亡證明、火化證明或者遷墳證明。目前身體健康的周先生並不能在望山陵園『預定』墓位,而等他去世之時,這裡或許早已沒有墓位。
石嶺公墓飽和後將封閉式管理
一些早期建立的公墓,或多或少都存在這樣的情況。位於城北的石嶺公墓,原本規劃的土地也幾近飽和狀態。
石嶺公墓總經理程紅勝告訴記者,公墓規劃面積為157.67畝,『目前已經用得差不多了。』每年,公墓都會有近500個逝者『入住』,隨著成都老齡化程度加劇,成都人口也在不斷增多,『可供使用的土地越來越少,但需求量卻在逐年增多,供不應求是肯定的。』程紅勝預計,石嶺公墓現留的土地,也將在兩三年內被用完。
『公墓飽和後,將進行封閉式管理。』望山陵園馬經理說。不少市民有這樣的擔懮:當公墓沒有多餘的墓穴售賣,如何保障墓地的管理維護?『每個墓穴都要繳納管理費,雖然每年只有幾十元,但當公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後,這筆錢足夠運營維護成本了。』馬經理說。
大部分公墓『用20年不成問題』
聽到『10年內將會墓地緊張』的說法,長松寺總經理、成都市殯葬協會副會長李崇祿連連擺手,『我們這裡不成問題。』長松寺公墓已『入住』4萬多逝者。『這只是開發了一小部分。』李崇祿說,公墓規劃的600多畝地,目前只使用了100多畝,『再過20年也不會用完。』
北郊的磨盤山公墓資源同樣比較充裕。『現在售出了9000多個墓穴,如果全部開發完,可以容納兩萬個墓穴。』公墓辦公室主任楊成龍說,按照目前公墓每年新增大約500個墓穴的速度計算,『使用20年不成問題。』金沙陵園、燃燈寺公墓的相關負責人均表示,至少在10年內,公墓不會出現用地緊張的情況。
至於大多數市民關心的價格問題,以及報告中指出的特大城市存在墓位價格虛高等問題,李崇祿介紹,近年來,成都墓位價格穩定,『有低至1000多元的樹葬、草坪葬,也有上萬元的墓位,市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
生態節地多數公墓免費提供生態葬
根據《成都市殯葬事業發展規劃(2007-2020)》,到2020年,成都暫不會再新建經營性公墓。不過,隨著人口總數的增多,老齡化程度加劇,這一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目前成都33個經營性墓地總會有用完的一天。新增墓位必設10%生態葬
根據《四川省殯葬管理條例》第六條,公墓應建設在荒山、瘠地。就算成都周圍還有很多這樣的土地,要建立或者擴大,還要經過國土局、規劃局、民政局等多個部門的審批纔行。望山公墓馬經理說,他們也曾提出想要擴建公墓,『但一直沒實現。』
相對於墓葬來說,壁葬、生態葬更節地。《成都市殯葬事業發展規劃(2007-2020)》規定,經營性公墓新增墓位必須墓地和骨灰存放設施並存,以墓地為主的墓區內,墓穴葬、骨灰存放、生態葬比例為0.7:0.2:0.1,以骨灰存放設施為主的墓區內,墓穴葬、骨灰存放、生態葬比例為0.2:0.7:0.1。也就是說,未來成都公墓新增墓位必須有一成為生態葬。
3月28日上午10點,在金沙陵園,鄭紅燕等十餘位市民將他們過世的兩名親人的骨灰撒入一棵桂花樹下。『金沙陵園從2008年開始推出樹葬,到現在,已經有7年時間了。』金沙陵園總經理周於翔說。
不只金沙陵園,去年,成都市8家公墓向市民免費捐出406個生態節地墓穴。長松寺公墓已經連續多年捐贈生態環保葬,今年,將捐出100個花葬墓穴;味江陵園今年依舊對外捐贈,而且數目不限……
專/家/觀/點
觀念變了墓地緊張就不是問題
在李崇祿看來,現在擔心成都的墓穴什麼時候可能用完、用完了將葬在哪裡等問題,似乎沒有必要。『除了目前成都墓地資源還比較豐富外,隨著大家的觀念不斷轉變,墓地緊張就不是問題。』
李崇祿所說的『觀念』就是目前一些市民存在的『厚葬』心理——買好的墓穴,花費越多,越能證明孝心。然而,壁葬、樹葬、花葬等方式不僅佔地少,還經濟環保,更值得推廣。
『目前,選擇生態葬的市民還是少數。』李崇祿認為,隨著政府、媒體的不斷引導,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生態葬,『當觀念變了後,墓地緊張就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