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慣於拋出歷史怪論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次拋出怪誕之語。將於4月底訪美的安倍日前在接受美國主流媒體采訪時,竟將二戰『慰安婦』稱為『人口販賣的受害者』。在歷史問題上屢生事端的安倍,此番葫蘆裡又賣的什麼藥?
眾所周知,『慰安婦』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為日本軍人提供性服務、充當性奴隸的婦女。在日本發動侵略戰爭期間,日軍在其佔領區內設立了大量『慰安所』,強征朝鮮、中國以及東南亞等國的婦女充當『慰安婦』,為日軍士兵提供性服務。據日本民間調查團體推算,二戰期間,日軍強迫各國婦女充當『慰安婦』的人數多達70萬。上世紀90年代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報告確認了日本強征從軍『慰安婦』的事實,並要求日本政府承擔相關責任,向受害者謝罪並予以賠償。
對於國際社會公認的事實,以及聯合國的嚴正立場,安倍此番卻耍起了滑頭,言稱『心痛』的同時,偷換概念,將當年日軍強征受害婦女為性奴隸的令人發指的惡劣行徑,描述為販賣人口,且只字不提日本是這一問題的加害方,更沒有表示道歉。韓國輿論就此指出,安倍相關言論是有意回避歷史,企圖掩蓋『慰安婦』問題的本質和日本政府的責任,與『河野談話』相比有相當大的差距。
在『慰安婦』等歷史問題上采取模糊戰術,企圖破壞戰後國際社會對日本侵略罪行定性的伎倆,安倍以及日本右翼勢力此前已多次玩弄。早在第一次出任首相之前,安倍就曾發表言論對承認並就『慰安婦』問題致歉的『河野談話』表示異議。而在第二次執掌政權後,以安倍內閣驗證『河野談話』出臺依據為代表,日本國內掀起新一輪欲修改『河野談話』的逆流。安倍政府還公然要求聯合國『慰安婦』問題報道撰寫人撤除日本政府應當承擔相關責任、向受害者謝罪和賠償的內容,並批准出版社刪除高中教科書中『隨軍慰安婦』和『強征』等字眼。而在這些種種逆行的背後,是安倍政府及右翼勢力企圖不斷販賣右翼史觀和『奪回強大日本』的勃勃野心,而始終不願正視歷史。在他們看來,那些難以涂抹的歷史污點,是『奪回強大日本』道路上的絆腳石、足下刺。
安倍政府的右翼史觀和小動作瞞不了世人,並引起了國際社會的警惕和嚴厲批評。3月10日,德國總理默克爾訪日期間多次提醒日本,認為妥善處理好『慰安婦』等歷史問題對日本實現與鄰國的和解十分重要。美國《紐約時報》去年12月3日發表社論稱,得到安倍政府慫恿的日本右翼政治勢力,正在進行一場『恐嚇運動』,否認日本曾在二戰時強征大量女性為『慰安婦』的可恥歷史;安倍政府『正在玩火』,慫恿那些要求對戰爭歷史翻案的論調。
慫恿翻案就能讓日本卸下歷史的包袱嗎?回答這樣的問題前,安倍們需要回答『如何認知70年前的日本』、『日本如何正確處理與鄰國關系』、『日本未來是亞洲和平大家庭的一員,還是帶著歷史污點重燃軍事野心的惡鄰』等一系列重大問題。
然而,站在二戰結束70周年的門檻上,安倍們醉心於販賣其錯誤而危險的右翼史觀和野心,卻幾欲迷失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前。任何企圖否認歷史罪行和事實的做法只能適得其反,使人們對日方企圖為歷史翻案的動向更加警惕,這個道理,安倍們能聽得進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