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人滿爲患,排長隊等候……這是很多市民在大醫院看病時的遭遇。昨日從本市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暨大型醫院巡查工作啓動會上獲悉,未來3年,市民就醫將更便捷、安全、有效、明白。
檢查
推進分級診療,支持雙向轉診。加強二級以上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用藥目錄的銜接。推進醫聯體內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和同級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
至2015年年底
力爭完成10個醫療服務聯合體建設,基本形成醫聯體內部的縱向雙向轉診機制。實現上級醫院檢查結果可以用於同級或下級醫院參考。
至2016年年底
探索以綜合大醫院爲龍頭的醫療集團模式,進一步縮小醫療集團內各醫療機構醫療服務能力的差異,暢通醫療集團內部轉診渠道。
至2017年年底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手術
按需制定分路徑完善表單,優化診療流程。加強對臨牀路徑管理病種質量的動態管理機制,提高診療行爲透明度。逐步推行日間手術,提高牀位週轉率,縮短住院患者等候時間。
至2015年年底
所有三級醫院實行臨牀路徑管理。選擇正在探索日間手術工作的三級醫院的某項手術作爲試點,完善相應臨牀路徑和分路徑。
至2016年年底
各三級醫院結合本單位實際,選擇已有臨牀路徑的病種和手術,開展日間手術探索工作。
至2017年年底
三級醫院50%的出院患者進入臨牀路徑,二級醫院70%的出院患者進入臨牀路徑。
用藥
運用處方負面清單管理、處方點評、信息化實時監控等手段控制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規範激素類藥物、抗腫瘤藥物、輔助用藥臨牀應用,推行個體化用藥。
至2015年年底
制定推行基層醫療機構基本藥物使用處方點評工作標準化工作方案。
至2016年年底
推行一類慢性病治療用藥的處方點評標準化工作。探索制定其他慢性病治療用藥的處方點評標準化工作。
至2017年年底
鞏固完善處方點評工作,探索其他類藥品的處方點評標準化工作。
急救
實行急診患者按病情輕重分級分類處置,對急性心腦血管疾病、嚴重創傷、急危重孕產婦等患者開通綠色通道,先救治、後繳費。加強急診與臨牀科室間的銜接,需住院患者及時收入院治療。
至2015年年底
制定院前醫療急救管理的具體措施和標準,建立評價指標體系。
至2016年年底
對院前醫療急救機構進行綜合評價,開展院前醫療急救能力建設。嘗試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醫療信息互通效率、準確性。
至2017年年底
基本形成對院前醫療急救機構進行常態管理模式,形成較爲成熟的院前院中醫療服務對接模式。
信息化
通過新媒體、微平臺等告知醫院就診時段分佈信息,引導患者錯峯就診。通過手機等移動設備支付,減少患者排隊次數。推行電子病歷,建立互聯互通的大數據信息庫。
至2015年年底
完善本市衛生計生專網,加強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三大數據庫的數據質控。
至2016年年底
全市80%的三級以上醫院電子病歷系統達到三級標準。
至2017年年底
繼續推動全市電子病歷系統建設。
便民
創建無陪伴醫院和示範病房。設立住院服務中心,爲行動不便的住院患者提供陪檢等服務。改善患者膳食質量,提供臨牀營養服務。執行“一室一醫一患”診查制度。
至2015年年底
三級醫院和有條件的二級醫院建成統一標準化的住院服務中心,選擇部分醫院作爲試點開展無陪伴工作。
至2016年年底
二級以上醫院建成住院服務中心,無陪伴試點醫院進一步擴大,營養醫師對臨牀治療的參與度進一步加大。
至2017年年底
創建10所“住院患者無陪伴和營養治療型包餐示範醫院”和100個“無陪伴示範病房”。
掛號
逐步增加用於預約的門診號源。通過網絡、電話、窗口、診間、社區等方式、途徑,提供預約診療服務,完善自助預約、掛號、查詢等服務。全面推行分時段預約,合理安排患者就診、檢查時間。
至2017年年底
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50%,複診預約率≥80%。住院患者分時段預約檢查比例達到100%,門診患者分時段預約就診率不低於預約就診患者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