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應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總統馬姆努恩·侯賽因和總理穆罕默德·納瓦茲·謝里夫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於2015年4月20日至21日對巴基斯坦進行國事訪問。國際媒體對習主席此訪予以高度評價。
巴基斯坦《黎明報》網站20日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這次備受期待的訪問是中國國家主席9年來首次訪問巴基斯坦。報道將習主席的訪問稱爲“改變命運的訪問”,雙方將簽署數百億美元的鉅額投資協議。巴基斯坦總統侯賽因、總理謝里夫、陸軍參謀長拉希爾、國防部長阿西夫和總理內閣成員到努爾·漢空軍基地迎接習近平主席。
巴基斯坦《每日新聞報》20日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訪問將成爲中巴關係史上的里程碑。巴基斯坦《每日新聞報》報道稱,訪問期間,雙方將簽署一系列協議,不僅有助於巴基斯坦經濟發展,也將產生重大的國際影響。
巴基斯坦《民族報》稱,巴中經濟走廊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接下來的7年將完成350-370億美元的能源項目。這些基礎設施工程,尤其是瓜達爾港周邊的項目,將帶來無數貿易機會。貨物運輸更便捷,進入新的市場,新產品的涌入將對經濟產生積極影響。
英國廣播公司20日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抵達巴基斯坦,預計他在那裏將宣佈460億美元的投資。投資焦點是建設中巴經濟走廊——長達3000公里、連接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和中國新疆的公路、鐵路和管道網。這些工程將使得中國直達印度洋甚至更遠。這標誌着中國在巴投資遠超美國。巴基斯坦方面則希望投資將促使其轉變稱地區經濟樞紐。
《紐約時報》20日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日帶着數百億基礎設施和能源援助資金來到巴基斯坦,爲美國過去十年間從未提供的規模。在中國倡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大受歡迎後,習近平展開其今年來首次出訪,也是中國領導人9年來對巴基斯坦的首次訪問,有望展現中國可以在友好鄰國發揮重要作用。巴基斯坦正義運動黨祕書長賈漢吉爾·塔林說,中國提供的援助“遠遠超過了美國政府通過美國國際開發署提供的援助”。文章稱,從瓜達爾到新疆喀什的路線——官方稱之爲“經濟走廊”——是從歐洲到中國的一條貨運捷徑,避免了繞至更東邊的馬六甲海峽。德國之聲報道稱,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說,“中巴經濟走廊”將使巴基斯坦成爲區域樞紐,併爲中國進入南亞、中亞、西亞和中東及非洲地區從事貿易和投資建立一條更快捷價廉的通道。謝里夫在致詞時說:“同中國的友誼是巴基斯坦外交政策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