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網絡上各類理財產品以“週期短、回報高”爲賣點,成了網民投資消費的新熱點。但是,在高額回報的背後,投資理財陷阱也層出不窮。日前,本市寶坻警方就接到一起“理財”被騙的警情。
央企控股作噱頭攬儲
前天上午,服裝店老闆小宋匆忙來到寶坻刑偵六大隊報案,稱其投資理財的網站無法登錄。原來,春節期間,小宋瀏覽網上新聞,看到一個理財網站的廣告。“央企控股、會員百萬”“高於銀行利息幾十倍”“本息全保障、投資新理念”等字眼十分吸引眼球。手中剛好有點閒錢,小宋就跟客服QQ取得了聯繫並抱着試試看的態度,通過網上銀行轉賬10000塊錢,買了5000元的活期和5000元的“單月定投”(年利0.2)。一個月後,120多元的利息就到賬了。看到這樣賺錢挺容易,小宋毫不遲疑把銀行裏的5萬塊錢定期存摺提前支取,全部轉賬到公司網站,買了年利率0.3的“單年定投”。
市民投入十幾萬打水漂
從此,小宋每天都要上一次網站,看看賬戶裏的錢漲了多少。3月25日,小宋又在客服的慫恿下辦理了網站的VIP客戶並向父親借錢認購了一個10萬元的短期理財產品,7天后,本金歸還給父親,自己白賺了1100多元的利息。在利潤的刺激下,小宋又找朋友借來了7萬多元購買了活期理財,做着輕鬆掙錢的美夢。4月24日上午,借款到期了,小宋想把錢提出來還賬。網站上操作時,突然彈出一個對話框,稱5萬元以上提現要提前預約。小宋趕緊聯繫網站客服QQ,提出預約提現7萬餘元,對方覈實信息後稱按照規定要當日申請,次日纔可以提現。第二天,小宋打開網頁準備提現,卻發現自己的賬戶不存在,無法登錄網站。打開QQ準備聯繫客服,又發現對方在自己的QQ裏面消失了。小宋頓時慌了神,在父親的提醒下,趕緊來到公安機關報案。
豐厚回報背後多是騙局
接到報案後,公安寶坻分局刑偵六大隊立即展開偵查。很快發現,網站是冒用了中國某某集團的名義開設的,小宋提供的收款賬戶餘額爲零,賬戶上十三萬多元被層層轉賬給數十個銀行卡,並且在外省多個自動取款機上支取,被騙資金去向不明。目前,刑偵六大隊已經派出多個小組趕赴外地深入調查。負責偵辦案件的王書猛警官提醒網民,一些看似豐厚的回報背後往往存在風險,在購買網絡理財產品時,應通過正規渠道,注意甄別該公司是否是正規的理財公司。時刻都要保持良好心態,摒棄各種高息誘惑,凡是收益率超過銀行投資理財產品數倍,並宣稱保本和高額分紅的基本都是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