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編者按:加快民營經濟發展,對於實現富民強市、建設美麗天津,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和戰略意義。2015年,天津面臨多重疊加的戰略機遇,創新驅動、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成為新時期裡的新重點,優化結構、轉型昇級、提質增效成為新常態下的新要求。面臨新的環境、新的機遇和新的挑戰,天津民營經濟如何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全市各區縣和部門又有哪些幫扶的好辦法?即日起,北方網推出《民營經濟新常態》專欄報道,記者深入為您解讀。也請您關注北方網手機新聞客戶端、官方微博和微信(搜索微信公眾號:北方網新媒體)。
天津北方網訊:如何及時獲得資金支持,一直以來都是困擾民營企業發展的問題之一,為了解決這些困難,濱海新區已經與多家金融機構簽署合作協議,同時建立『濱海新區金融服務網』,通過對中小微企業進行集中授信等多重方式幫助民營企業走出困境。目前,已經有多家名營企業獲得了急需的資金支持。
多重措施解企業燃眉之急
在2015年年初,濱海新區就舉辦了首期中小微企業集中授信簽約儀式,不僅百餘家中小微企業得到了金融機構給予的授信支持,不少符合條件的中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還獲得了相應的補貼和獎勵政策。
『中小型企業資金流周轉不開,常常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大瓶頸。對於我們這種中小型企業,申請貸款而沒有抵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天津人通天下網絡有限公司CEO孫宇告訴記者,最近他們通過濱海新區集中授信方式獲得了銀行的資金支持,『由於搶佔了發展時機,僅僅一個月下來業績就已經增長了60%以上。同時金融機構為中小型企業量身定制的貸款政策,讓企業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市場拓展和公司運作上,形成良性發展模式。這是實實在在的紅利。』對於孫宇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及時得到資金支持將產品推向市場,讓企業獲得了寶貴的發展時間和更大的拓展空間。
對於濱海新區的扶持政策,天津微納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凱寧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他說:『作為中小企業,熬過了初創期後,新產品研發和大規模生產時經常會遇到資金瓶頸,天津現在推廣的貸款風險補償機制使銀行放貸更加有積極性,解了不少企業的燃眉之急。』建設銀行天津開發分行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些資金的存在雖然無法改變銀行貸款評估體系,但會促使銀行放心大膽地為中小微企業『輸血』解困。
天津建立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政策之後,濱海新區金融服務局與天津濱海德商村鎮銀行簽訂濱海新區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業務合作協議,以風險補償機制為契機,不斷加大當地小微企業信貸投放工作,『量身定制』一系列信貸產品。據了解,截至2015年4月,該行已經幫扶中小微企業458家,95%以上為民營企業,貸款金額共計46345萬元。
據濱海德商村鎮銀行行長沈建忠介紹,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政策,讓銀行敢於放心大膽去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支持。針對不同的貸款企業,銀行還會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貸款服務。這樣,不僅僅中小微企業得到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對於銀行來說也豐富了金融產品類型。
近日,濱海新區龍達集團獲得了本市首筆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和農業設施所有權為抵押物的『三權』貸款2000萬元,揭開了天津農村『三權』抵押貸款工作新篇章。這是天津濱海德商村鎮銀行通過與天津農業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出臺的一項措施,以農業設施為抵押物,為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解決企業資金周轉的燃眉之急。
助推銀企對接『三網融合』
據了解,濱海新區各功能區、街鎮、政府部門將和合作金融機構向社會公開服務熱線,受理企業諮詢。對企業需求信息分類梳理,對企業融資需求信息與金融機構產品信息進行動態整合,解決融資信息不對稱問題,幫助金融機構更有針對性地提供金融服務。共同推進濱海新區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機制建設,形成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的政策合力。
記者從濱海新區金融服務局了解到,為了推動金融機構釋放資金供應,該局將鼓勵合作金融機構擴大信貸規模。目前,濱海新區已與36家金融機構簽署合作協議,並完成存款賬戶開立工作。2015年1400億元資金將投放到濱海新區,同時濱海新區也將給予相應財政性存款和費用補貼作為獎勵。
此外,開通的『濱海新區金融服務網』作為銀企對接網絡信息平臺,可以讓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上網注冊,提交融資需求信息,做好後續銀企對接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企業信息系統、金融服務系統、企業信用系統的『三網融合』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創新企業融資模式上,針對部分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無抵押物、無擔保造成的融資難問題,濱海新區還將研究制定通過擔保增信、費用補貼等形式,支持創新機構加強小微企業融資服務。不僅如此,在推動貸後監控上,將同金融機構和有關部門建立貸後監控機制,探索利用征信評級機構加強事後監管。貸前金融機構做好審核,貸中關注資金流向,貸後建立誠信體系,保證貸款資金使用安全。(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李澤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