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本市在清水河道治理工程中,結合“三區四廊五帶”的生態佈局規劃,通過補充水源、綠化,提升主要河道沿岸的生態景觀性能,使水生態環境得到根本改觀。
本市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清水河道行動進展迅速。目前,中心城區和環城四區初步實現水系循環流動,全市水生態環境面貌持續向好。到今年底,將基本消除中心城區劣Ⅴ類水體,全市一級河道V類以上水體比例提高到50%,二級河道V類以上水體比例提高到46%。
2013年秋,本市清水河道行動正式啓動,工業企業污染源治理、規模化養殖場治理、入河排污口門治理、污水處理廠網建設、雨污合流地區改造、河道綜合治理、水環境監測預警能力建設等七個方面治理工作全面展開。通過狠抓工業生產、農業養殖、農村生活、城區雨污合流等源頭污染,統籌規劃實施入河排污口門治理、污水處理廠網建設、河道截污、河道綠化等治理措施,健全完善河長制管理、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監督考覈等長效管理機制,全市水環境治理基本形成了“多源並重、標本兼治、建管並舉”的治理體系。
按照計劃,今年在污染源治理方面將治理廢水直排企業136家、工業滲坑(底泥)92個,規模化養殖場293家。截至目前已治理廢水直排企業55家,廢水滲坑48個,規模化養殖場18家。在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方面,今年改造雨污合流管網232.95公里,新建污水處理廠28座、一般鎮污水處理設施26處、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3.24萬噸/日。截至目前已改造雨污合流制地區管網39公里,建成污水處理廠4座,一般鎮污水處理設施3座。在河道綜合治理方面,今年封堵、切改入河排污口門47個,綜合治理南運河、外環河等一、二級河道29條、282公里;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區和環城四區水循環調度方案,實施常態化生態補水,加快水體循環速度。截至目前已治理入河排污口門10個,區縣二級河道12條,南運河、外環河以及中心城區環城四區水系聯通工程等重點治理項目已全面啓動,海河等景觀河道24小時進行生態補水及水體循環。市水務部門繼續加大對納入“河長制”管理河道水環境的考覈力度,按月通報考覈結果,督促相關責任部門實施整改,同時積極開展海河等市區一、二級河道的保潔工作,及時清除河道水草、垃圾及漂浮物,有效鞏固了水環境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