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黨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要是笑,就說明政策好。要是有人哭,我們就要注意,需要改正的就要改正,需要完善的就要完善。”正在貴州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與村民們話家常,一席話生動懇切,發人深思。
由此不禁聯想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場合所宣示的爲民價值理念。從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這個13億人口大國的執政黨有一顆怎樣的百姓心,各級幹部應該擁有怎樣的爲民情懷。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關切的是人民的夢想、百姓的所願所盼。“堅持‘以百姓心爲心’”,這強調的是百姓是我們想問題、做決策的出發點。“同羣衆一塊過、一塊苦、一塊幹”,這道出的是永遠同百姓在一起的深厚情感。“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讓人民羣衆有更多獲得感”,這突出的是百姓切身利益這個重心。“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哭還是笑”,這給出的是檢驗工作的直觀標準……這些富有質感的樸素話語,深刻體現我們黨人民至上、執政爲民的價值信守,貫穿着濃厚的百姓情懷百姓心,又細緻而微地道出如何把崇高的價值理念落細、落小、落實於治國理政的具體實踐。
新形勢下,怎樣讓自己的百姓情懷更深厚,使所有的奮鬥和工作都貼近、對接於百姓的實際,是各級幹部必須面對的一道考題。不能不看到,今天有那麼一些領導幹部,想問題、做決策的出發點是自己而非百姓。他們判斷得失的根本標準,不是羣衆的喜憂哀樂,而是能不能爲自己的升遷積累政治資本。於是,那些讓鄉親們欲哭無淚卻能帶來可觀“政績”的形象工程上馬容易下馬難,那些讓鄉親們有獲得感卻一時難有“顯示度”的民心工程光打雷不下雨。很多矛盾化解不了,很多改革推而不轉,客觀因素也許十分複雜,但一個重要原因還在於決策者和執行者在心裏打着自己的小算盤。
在談到自己發自內心牽掛貧困地區的老百姓時,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深沉發問:“作爲共產黨人一定要把他們放在心上,真正爲他們辦實事,否則我們的良知在哪裏啊?”這值得每一名黨員幹部反躬自省。儘管時代環境條件發生了滄桑變化,但每一位黨員幹部都應當時時捫心自問,我們黨是怎麼走過來的?是爲什麼而出發的?惟有心中擺正百姓位置,涵養執政良知,用行動標註爲民的信念,才能築起堅不可摧的“民心長城”。
“民者,萬世之本也”“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千百年來的歷史風雲變幻莫測,演繹着治亂興衰的內在規律,人民正是這規律的關鍵。今天,時代需要我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這一點,進而做不放空炮、說到做到的躬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