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們黨作爲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爲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爲我們黨的優良作風。
2012年11月15日,在黨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剛剛當選爲黨中央總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就指出了黨的作風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新形勢下,我們黨面臨着許多嚴峻挑戰,黨內存在着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尤其是一些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羣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問題,必須下大氣力解決。全黨必須警醒起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雷厲風行抓作風,思路清晰,措施有力,效果卓著,爲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黨的作風建設積累了寶貴經驗,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瞭努力方向。
對作風問題不能掉以輕心
歷史經驗證明,黨的作風關係黨的形象,關係人心向背,關係黨的生死存亡。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着眼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同志指出:“執政黨如果不注重作風建設,聽任不正之風侵蝕黨的集體,就有失去民心、喪失政權的危險。我們黨作爲一個在中國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對作風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掉以輕心。”
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羣衆、批評與自我批評,這是我們黨在長期革命鬥爭中形成的三大優良作風,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密切聯繫羣衆。聯繫羣衆、服務羣衆、依靠羣衆,是我們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和獨特優勢。新中國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都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但是,人民羣衆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並不意味着黨的凝聚力、羣衆的向心力就同步提高了,也不意味着黨同人民羣衆的聯繫就更加密切或者必然密切了。隨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一些黨員、幹部宗旨意識淡薄了,對羣衆的感情變化了,作風問題突出了。作爲黨員領導幹部,如果羣衆觀點丟掉了,羣衆立場站歪了,羣衆路線走偏了,脫離羣衆的危險就會發生。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提出了一個理論,說當公權力失去公信力時,無論發表什麼言論、無論做什麼事,社會都會給以負面評價,這就是所謂的“塔西佗陷阱”。
出於這種深厚的危機感、責任感和緊迫感,黨的十八大後中央出臺的第一項規定是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羣衆的八項規定,黨內開展的第一個活動是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根本目標都指向了密切聯繫羣衆,改進黨的工作作風。習近平同志嚴肅指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羣衆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
作風建設制度化、常態化
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形成優良作風不可能一勞永逸,克服不良作風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麼多年,作風問題我們一直在抓,但很多問題不僅沒有解決、反而愈演愈烈,一些不良風氣像割韭菜一樣,割了一茬長一茬。癥結就在於對作風問題的頑固性和反覆性估計不足,缺乏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缺乏管長遠、固根本的制度。反“四風”的實踐說明,抓和不抓大不一樣,真抓和假抓大不一樣,嚴抓和放鬆也大不一樣。習近平同志指出: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作風建設永遠沒有休止符,要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
抓常,就是要經常抓、見常態。作風建設,重在經常,必須常常抓。黨的十八大結束剛剛20天,黨中央就出臺了八項規定,這是黨中央立下的第一個重要規矩。兩年多來,八項規定持續發力顯威,截至2014年底,因違反八項規定問題被查處的就有76600多起。爲掌握全國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的情況,中央紀委在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59箇中央和國家機關建立了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月報制度。習近平同志指出:“如果八項規定都抓不好、堅持不下去,還搞什麼十八項規定、二十八項規定?抓‘四風’要首先把中央八項規定抓好,辦好一件事後再辦第二件事。”這不僅表明黨中央動真格碰硬抓作風的決心,也體現了黨中央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建設新思路。
抓細,就是要深入抓、見實招。作風建設,重在抓細節,必須環環抓。老百姓看作風建設,主要不是看開了多少會、講了多少話、發了多少文件,而是看解決了什麼問題。黨中央抓八項規定,看起來可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但體現了一種精神。爲什麼要抓景區會所、送節禮、送月餅、送賀年卡這些看起來不起眼的事情?爲什麼要抓辦公用房、公車配備、出差餐飲等這些具體問題?就是要從細節處着手,養成習慣。習近平同志指出:“如果對工作、對事業僅僅滿足於一般化、滿足於過得去,大呼隆抓,眉毛鬍子一把抓,那麼問題就會被掩蓋。相反,提高標準、從嚴要求,自然就會看到差距、看到問題。抓住了問題也就抓住了具體。”
抓長,就是要持久抓、見長效。作風建設,重在持久,必須反覆抓。實踐經驗證明,抓好作風建設非一日之功。作風問題往往抓一抓就好一些,放一放就鬆下來,存在一個很難走出來的怪圈。鑑此,習近平同志強調:“作風問題必須抓長、長抓,扭住不放,持之以恆,久久爲功。要從體制機制層面進一步破題,爲作風建設形成長效化保障。”十八大以來,中央有關部門圍繞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反對“四風”下發了《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等20多個規範性文件,對公務接待、公車改革、因公出國(境)、國有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管理等多項工作進行了規範,黨規法紀的制度籠子越扎越密。這表明,狠抓制度執行,扎牢制度籬笆,劃出“紅線”、標明“雷區”,真正讓鐵規發力、讓禁令生威,樹立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才能實現作風建設制度化、常態化。
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這些年,一些潛規則侵入黨內,並逐漸流行起來,有的人甚至以深諳其道爲榮,必須引起我們高度警覺。比如,在思想政治上,一些人信奉“馬列主義對人,自由主義對己”,“兩個嘴巴說話,兩張面孔做人”;在組織生活中,一些人信奉“自我批評擺情況,相互批評提希望”,“你不批我,我不批你;你若批我,我必批你”,“上級對下級,哄着護着;下級對上級,捧着擡着;同級對同級,包着讓着”;在執行政策中,一些人信奉“遇到黃燈跑過去,遇到紅燈繞過去”,“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領導點頭”;在幹部任用中,一些人信奉“不跑不送、降職使用,只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在人際交往中,一些人信奉“章子不如條子,條子不如面子”,“有關係走遍天下,沒關係寸步難行”。這些潛規則看起來無影無蹤,卻又無處不在,聽起來悖情悖理,卻可暢通無阻,成爲腐蝕黨員和幹部、敗壞黨的風氣的沉痾毒瘤。
立明規則,破潛規則,必須在黨內形成弘揚正氣的大氣候。大氣候不形成,小氣候自然就會成氣候。習近平同志明確指出:解決黨內存在的種種難題,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政治生態污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
風清則氣正,氣正則心齊,心齊則事成。黨中央之所以把改進黨的作風作爲推進黨的建設的重要切入口,就是通過抓黨風政風帶社風民風,努力營造廉潔從政的政治生態。十八大以來,從提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到開展以懲治“四風”爲主題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再到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改進了黨風政風,振奮了黨心民心,凝聚了黨心民心,形成了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正能量。
我們黨作爲馬克思主義執政黨,不但要有強大的真理力量,而且要有強大的人格力量;真理力量集中體現爲我們黨的正確理論,人格力量集中體現爲我們黨的優良作風。習近平同志指出,共產黨人擁有人格力量,才能無愧於自己的稱號,才能贏得人民讚譽。因此,黨員領導幹部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帶頭堅守正道、弘揚正氣,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爲黨和人民事業赤誠奉獻,以身作則推動營造風清氣正的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