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盛夏,天氣炎熱,人們不願意圍在高溫的爐火旁煎炒烹炸,網購熟食成了人們的選擇。大量市場需求,催熱了外賣快餐的生意,除去一些品牌快餐連鎖店送餐到戶外,許多家庭小作坊生產的盒飯和熟食因其價格低廉、送餐及時也很受消費者歡迎。但是,這些快餐和熟食加工製作時隱蔽性強、地點不確定、不固定,存在監管空白,他們銷售的快餐食品的安全隱患日益增大,應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
[調查1]學校周邊手機點餐生意火
盒飯裏竟吃出橡膠帶
大學生可稱爲宅男宅女的典型代表。許多大學生在沒有課的時間裏,就喜歡貓在宿舍自習或者打遊戲。記者連日來在本市鞍山西道天津大學、南開大學、中醫藥大學,西青區外環線大學城附近等大學聚集的地方,都發現周邊的外賣市場格外火爆。記者在校園裏發現了不少外賣快餐店散發的傳單,大衆點評等同樣能搜索到附近很多外賣店家,手機點餐APP成爲大學生們點餐的主要工具。
在天津大學校園裏結識了上大三的小郝,他向記者介紹,因爲臨近期末,複習的壓力很大,他們不願意去食堂,基本都在寢室靠外賣解決一日三餐。他們宿舍裏留有多張外賣快餐店散發的傳單,加上手機點餐APP,他們總能在上面找到一些新的店或者打折優惠店。可以用網銀或者支付寶支付餐款,省去了取現金的麻煩。學校附近雖然有許多各式外賣,但是小郝從來沒有光顧過這些外賣的店面。有的根本不知道店家在哪兒。有一間做蓋澆飯的外賣,實惠又好吃,小郝特別喜歡,幾乎每隔一天就要點一次。然而有一天,小郝卻在一份常點的魚香雞絲裏面發現了一條黑色的東西,根本嚼不爛。他對着燈光仔細看了看,竟然是一小節橡膠。小郝很生氣地打算去找店家索賠,打電話過去,那邊很痛快地答應再給他送一份,但是拒絕賠錢。他想要當面跟他們索賠,才發現他根本不知道店家的地址。在手機APP上也只是顯示一個“天大三村”的地址,並沒有具體的門牌。小郝打電話跟店家覈實地址,店家卻支支吾吾,含混其詞,後來乾脆掛掉了電話。小郝的疑惑更深了,於是他在那附近轉了幾圈,根本沒有找到店面。後來他看到經常給他送餐的那個人從一個居民樓走出來,手上提着很多飯盒。但是該居民樓上並沒有任何餐廳或者快餐店的標誌。
記者在大學校園周邊發現,大多數外賣的店鋪要麼就是根本找不到店面,要麼就是居民樓一樓的小窗口,看不到裏面操作間的衛生情況。小郝說在盒飯裏面吃出的橡膠很像是捆綁蔬菜所用的橡膠帶,小郝不禁懷疑他們根本沒有認真地清洗蔬菜,所以纔會混有這種異物。小郝再也不敢隨便點這些沒有保障的外賣了,幸虧沒有吃出問題來,但是誰能保證下次還會這麼幸運呢。像小郝這樣經常點外賣的大學生非常多,這樣的問題也並不是個例。
[調查2]寫字樓大賣場送餐員忙碌穿梭
“重口”外賣遮掩問題食材
在寫字樓上班或在賣場的售貨員也是外賣點餐的主要顧客。記者在海光寺津聯大廈、南京路誠基中心、南門外大街金茂大廈等本市多家寫字樓裏,每到中午時分,都能看到許多送餐員忙碌地穿梭。有的送餐員穿着滿身油漬的衣服,穿着拖鞋,看着非常不雅。
小葉在福安大街新世界花園一間旅遊公司上班,她和同事每天中午也都要在附近點外賣。點外賣一般按照店家散發的傳單上的電話一打就行。年輕愛美的小葉經常點一些健康的葷素搭配的盒飯。但是隨着天氣熱了,她發現經常點的幾種外賣口味越做越鹹。她一開始也並沒在意,只是在點餐的時候提醒了一下,可情況並沒有改善。她發現盒飯中菜的品相越來越差,經常出現黃色的葉子。但是工作繁忙的她也並沒有太過在意,但是有天她吃完外賣開始肚子疼,一直腹瀉。她仔細回想了一下,覺得可能是外賣的問題。她找出剩下的飯菜,用清水清洗乾淨食材上面的醬汁,果然發現無論是蔬菜還是肉類都不是很新鮮。她想要聯繫外賣的店面,同樣發現了無法找到店面,只能通過電話聯繫。她研究了一下附近的外賣店,發現很多外賣並沒有具體的店面地址,特別是手機APP上面的,很多店的地址都只是一個街道,而且連店鋪的照片都沒有,可想而知不是什麼正規的快餐店。這些外賣店的衛生狀況很成問題,特別是夏季來臨,食材易變質,很多外賣店乾脆就把口味加重加辣,這種重油重鹽的做法加上不新鮮的食材很容易導致腹瀉,腸胃不好的還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問題。
記者在小葉提供的幾張外賣宣傳單上,確實沒看到印有地址,電話也只是兩個手機電話。記者按照單子上的手機號碼撥通後,一個南方口音的女子接了電話,記者點了一個土豆牛肉、一個西紅柿炒雞蛋兩盒米飯。讓其送到金茂大廈一個房間內。大約20分鐘左右,外賣就送到了,店家還額外贈送了一個小涼菜,價格也還實惠,共花費38元。記者問詢送餐男子他們的店在哪兒,男子含糊地說,店就在大廈裏,所以送餐纔會這麼快。
記者在河西區登發商城看到,中午時分,有送餐員爲攤主送外賣盒飯,記者上前詢問送餐人員他們的店鋪在什麼地方,送餐員直言不諱地說:“我們自己家裏做的,經濟又實惠,沒有店鋪,自己家裏哪兒來店鋪。外面店鋪倒是挺多的,都貴,有我們家實惠嗎?”許多攤主也向記者說,他們經常吃這家送的餐,都是一些家常菜,誰也沒有問過他們有店鋪嗎?有營業執照嗎?很多顧客也心知肚明這些小店沒有衛生許可,但是爲了實惠,還是會選擇訂餐。
[調查3]網購熟食能放心嗎?
“新鮮”二字離網購有點遠
除了外賣送餐,現在網購熟食對於許多年輕人來說也並不陌生。記者詢問周圍的年輕人,得知麻辣小龍蝦、各式滷肉、魚丸等都是網購的熱門商品。動動鼠標,喜歡的食品就能送上門吃到嘴。雖然網購這些熟食便宜便利,但是同樣存在許多問題。
家住北辰區雙街新家園的張小姐特別喜歡吃麻辣小龍蝦,以前她要和朋友開車到楊村等地飯館吃麻辣小龍蝦。後來發現網上有麻辣小龍蝦售賣,便一發不可收拾。她喜歡嘗試不同口味不同辣度的小龍蝦。她在網上看到一家評價很不錯的店,於是抱着試試看的心理買了一些。這間網店的麻辣小龍蝦並不便宜,而且因爲全程冰袋運輸,運費也挺高。張小姐也覺得花了挺多錢,應該能收到不錯的產品,但是送到了之後她發現,小龍蝦的蝦線根本沒有挑乾淨,鰓處還有不少黑色的東西。雖然賣家跟她解釋那是香料,張小姐還是有些擔心。而且買來的小龍蝦根本不像描述中那麼大,甚至還有兩隻是死的。因爲鮮活的小龍蝦煮熟之後會捲起,而死的小龍蝦不會,所以很容易分辨出來。跟店主聯繫了之後,店主同意退一部分錢,並且承諾下次購買的時候一定有優惠,但是張小姐已經不想在這間網店購買了。而且吃了這次買的小龍蝦,味道也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好,她不敢信任這間網店了。
家住河東區濱河新苑的小翟,在濱海新區工作,由於每天下班到家已經很晚,懶得做飯,就喜歡在網上買滷肉吃。工作繁忙的小翟已經習慣於從網上買各種熟食和滷肉。他也遇到過真空包破裂,冰袋融化這類運輸出現的問題,基本上都能及時解決。但是他擔心的還是食品的衛生問題。有的時候買的滷肉上面的毛還沒有清乾淨,或者有一些過火的黑點。但是他最擔心的還是食材的新鮮問題和配料的安全性。因爲滷肉味道比較重,即使用肉不新鮮也難以分辨。他就曾經買到過不新鮮的醬肉,肉質發緊嚼不爛。店主還抵賴不承認。他最近發現一間網店,做的叉燒滷肉味道都很好,肉也比較新鮮,他成了這間網店的常客。但是有天他把叉燒帶到單位,同事們卻覺得肉的顏色太紅了,有點不正常。小翟買了一些市場上的叉燒,進行對比,發現自己從網店購買的叉燒果然顏色特別紅亮有些不自然。他詢問了市場的攤販,他們都表示用紅曲米做不出來這樣鮮紅的顏色,大概是加了色素。小翟又找到了專家,專家也給出了相似的結論。雖然並沒有做過專業的檢測,但是小翟也發現這間店不僅有色澤過於紅亮的問題,滷肉的味道香料味也特別重。小翟有些懷疑,是否這間網店在製作的過程中添加了違規的添加劑。但是由於無法找到實體店維權,又沒有相關的證據,淘寶維權也相當艱難,最後不了了之了。
[調查4]無證加工的食品網上賣得歡
家庭小作坊量產“三無”產品
網上售賣的熟食製品是如何加工的,記者也進行了調查。除了一些正規品牌的熟食是生產廠家自產自銷外,還有無證黑作坊製作的。近日,寧河縣市場監管局查辦一起無證無照生產食品案件,執法人員依法對該廠的生產設備、原料、包裝材料進行了查封,並對該工廠已包裝好的白酒146瓶、未包裝白酒20桶、大米356盒、花生油6桶、花生油4瓶等進行了扣押。據瞭解,該局執法人員在對轄區食品生產企業開展突擊執法檢查時,發現坐落在寧河縣豐臺一食品生產加工廠涉嫌無照無證經營。經查,該食品生產加工點確係在未辦理營業執照和生產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從事食品生產加工經營,屬於無證無照生產食品的黑窩點。據生產者交代,這家黑窩點生產的食品有一部分是通過網店售賣的。
記者曾跟隨本市市場監管部門根據羣衆舉報,在本市郊縣一處民宅裏,查處一個食品加工窩點。記者在現場看到,加工點分爲食品加工操作間、原材料存放間和冷庫。現場環境令人作嘔,攪拌好的肉餡整盆、整箱放在地上、操作檯上,地面上油乎乎、黑漬漬,不小心就可能滑倒,攪拌機、裝食品的容器上到處都是污漬,現場的防蠅措施只是幾張黏蠅紙。他們加工的食品有很多種,包括包子、餛飩、餃子、滷肉、雞腿、雞翅等產品。加工點沒有食品生產許可證和營業執照等,現場也未按規範配備消毒設施等,現場員工操作時連手套也沒有戴。他們生產的食品除了供應一些農貿市場外,還大量在網上進行銷售。
記者瞭解到,一些家庭作坊製作的風味小吃和烘焙糕點等食品在網上的銷量也很大。而這些家庭作坊生產的產品基本都是“三無”產品,衛生、質量難以保證。“我在網上賣自己做的蛋糕和蛋撻,按相關規定,沒有廠名、地址、衛生許可證,就算是三無產品了,可我賣得很火。”住在和平區萬全道的小陳告訴記者,她的網店因爲是自己烘焙的蛋糕個性十足,款式別緻而在網上頗受好評,銷量也不錯。許多顧客還就喜歡這樣的手工烘焙,覺得比蛋糕坊做出的味道好。雖然不能一概而論,確實有乾淨衛生的私人烘焙,但是也有許多製作環境很差的網店。由於消費者無法直觀地看到他們的廚房,也就無從鑑別。
[調查5]退貨賠償維權難
多數消費者吃虧只能“認倒黴”
如果這些快餐外賣或者網店熟食店有實體店的話,出了問題還好辦些,監管部門也能隨時進行監管。但是記者瞭解到,這些快餐外賣和網上熟食店有的根本沒有實體店,他們的生產地點隱藏在居民區裏,給監管帶來難度。
記者在大學校園和寫字樓裏採訪發現,購買外賣盒飯,手機APP點餐的人大都知道自己購買的食品出自無證無照的小作坊,爲什麼還樂於購買食用呢?小郝和小葉等都說,方便、實惠、口感好。一些品牌連鎖店如麥當勞、肯德基等,雖然比較衛生、乾淨,但是價格偏高不說,不是家常口味,只能偶爾調換一下。如果出現食材不新鮮、有異味、有異物問題,只要沒有吃壞肚子,商家一般都是給予更換一份的解決辦法,比如天大學生小郝說他們同學基本都接受賠償一份飯的解決方法。因爲知道其不具實體店,出現一般性問題大多數顧客也就不計較了。雖然沒有實體店,顧客找不到,實際上,商家出於能長期經營、籠絡住顧客的目的,這些餐食供應者還是不會推之不管的。但是,按照《食品衛生法》規定,顧客是可以要求十倍賠償的。另外,新消法對網購後悔權做了進一步細化,消費者有權自收到商品之日起7日內退貨,且無需說明理由,但貼身衣物、藥品以及食品等不在此列。所以網購食品一旦簽收後,是一概不能退換的。
外賣點餐、網店食品經營者大多沒有實體店,多數沒有取得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無法出具正規發票。有的商家提供的廠址、聯繫方式也是虛假的。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消費者因爲沒有消費憑證很難得到賠償。同時,還存在廠址、姓名、聯繫方式虛假,網店或網頁關閉簡單方便,網上違法和交易信息可隨意修改或刪除,以及食品價值低而維權成本高等問題,導致消費者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保障。網店通常都沒有衛生檢疫,製作環境也不透明,只能靠消費者自己的判斷。遇到這種情況也難以維權。
新版《食品安全法》
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網購食品納入監管
線上購快餐、熟食製品雖然市場很大,顧客越來越多。但是目前監管尚屬“空白”。據悉,目前實行的《消保法》雖然對網購的後悔權做了細化,但是網購食品卻不在“後悔權”範圍內。而目前實行的《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沒有明確將“網絡食品銷售者”列入接受法律監督的對象,也未對網絡銷售的食品安全及網絡食品經營者的監管作出相應規定。但網上銷售食品的賣家顯然也是食品經營者。目前,對網絡銷售食品的安全監管基本處於“真空”狀態,對網上銷售食品的進貨、儲存、銷售渠道等無法有效進行全面監管。而且網絡食品銷售的違法成本較低,違法者容易更換地址後繼續開展經營,難以進行徹底查處取締。
好在今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已經通過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並將於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法律被稱爲“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新修改的法律已經將網購食品納入監管範圍。
新版《食品安全法》將網購食品納入監管範圍,並明確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消費者通過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購買食品,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入網食品經營者或者食品生產者要求賠償。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不能提供入網食品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繫方式的,由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賠償。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賠償後,有權向入網食品經營者或者食品生產者追償。
新法施行後,像萬全道小陳那樣,隨意在網上銷售在家自制的食品就不行了。如果小陳還想繼續在網上銷售自制蛋糕,入網時必須進行實名登記註冊,而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生產食品的企業必須取得生產許可證,若要取得生產許可證,對食品製作的原料、生產車間、生產環境必須經過嚴格審覈,而從業人員還必須具有健康證。就是說對線上線下銷售食品具有同等要求。小陳需取得這些證照後方能在網上銷售自制食品。小陳說:“因爲條件所限,這些證照我會較難取得的。”
網上銷售食品
監管任重道遠
配套措施也需跟進
雖然即將實施的新《食品安全法》對網上銷售食品納入監管範圍了,但是由於網上銷售食品的隱蔽性,真正監管起來可能難度不小。記者就此問題專門採訪了本市市場監管部門的專業人士。
他認爲,目前距新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時間已經不多了,監管部門應依據新法探索安全監管具體執行方法。比如監管部門研究實施網絡銷售食品實名制管理、核發網絡食品經營者電子營業執照和食品流通許可證副本、建立網絡食品安全管理系統等方法,實現網上證照申請受理、監管指導、信用管理、諮詢答疑、投訴舉報及反饋、經營主體合法性及真實身份和違法信息查詢驗證、維權取證,以及網上發佈法律法規和相關規定、消費警示、網絡消費注意事項、曝光典型案例等功能。引入契約管理方式,規定網絡交易平臺服務提供者與網絡食品經營者簽訂包括食品安全管理指導、責任義務、退市等內容的協議。另外,建立網絡食品經營者檔案,做好經營者發佈的信息、交易數據等保管保存工作。督促網絡交易服務平臺提供者設立先行賠償專項賬戶,督促網絡交易平臺建立網上食品銷售先行賠付基金,即網站經營者通過協議方式,向在該網站上從事商品經營及有關服務的經營者收取一定數量的先行賠償金,建立網上先行賠償專項賬戶。這樣,消費者的損失可能得到及時賠償。
他還建議,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建議監管部門提高網絡食品經營者准入門檻,全面實施網絡上亮證照經營制度。督促網絡交易平臺服務提供者與網絡食品經營者簽訂包括食品安全管理指導、責任義務、退市規定等內容的協議,開展對現有網絡食品經營者進行清理整頓,建立網絡食品經營者電子信息臺賬,堅決清除無證照或證照不全的網絡食品經營者,強制推行自制、散裝食品的標籤、標識如實明示食品的生產單位、地址、電話、貯存及運輸條件、保質期限等必要的信息。同時要健全處罰制度。網售食品的處罰可以參照傳統門店食品銷售的處罰,一旦發現過期食品,或者無標籤以及僞劣假冒食品,要予以嚴格打擊,並在網上進行公佈,增強行業自律。同時,打擊信用炒作。要打擊在“信用評級”制度中出現的虛構交易行爲、提升網店信用級別、增加交易機會等不誠信現象。對未經批准在網上銷售食品且情節嚴重的予以查處取締。
只有一系列措施跟上,才能保證新法的順利實施,才能更有效地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