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王玉和是天津市和平區南市街福厚西里社區的一名普通居民,他熱心社區事業,一直在默默地把社區服務作爲自己的“家務事”,始終爲社區居民忙碌着。他用愛心三修“玉和小路”,使自己的名字與“路”連在一起。王玉和的事蹟被載入小學的德育教材,譜寫了感動的詩篇。社區居民們提起王大爺,沒有不挑大拇指的。
王玉和自從1997年退休以後,就把服務社區當作了自己的新“事業”。多年來,他的“家務事”幹遍了全社區,換電線、修燈盞、刷牆皮、修門窗、換水管、鋪地磚、做展牌、通地溝、修水井、掃積雪……這些日常社區裏的活兒,王玉和幾乎都幹過。
在別人眼裏,王玉和這把年紀本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但他卻時刻閒不住,整日爲“公家的事”“別人的事”忙碌着,用他那顆火熱的心,時刻溫暖着需要幫助的人。
愛心,築路人
在福厚西里社區,有一條通向公共廁所的小路,以前由於年久失修,坑窪不平,夏天雨後積水,冬天積雪結冰,老人、小孩常被摔傷。王玉和看在眼裏,急在心上。2000年8月的一個早上,他帶着兒子開始了“鋪路工程”。八月炙熱難耐,爺兒倆脫下背心,捲起褲腿,揮杴掄鎬地幹了起來,全然不顧迎面而來的滾滾熱浪。爲了美化路面,王玉和晚上到南門外大街拓寬工地,把廢棄的舊路磚用三輪車運回小區,一共運了好幾個晚上,幾十車路磚……王玉和的行動感動了社區居民,大家紛紛加入到鋪路行動,自發爲大爺沏茶送水,防暑降溫。在他的帶領下,經過幾天的努力,社區裏一條平坦、乾淨的小路便鋪好了。
昔日那條長滿荒草,泥濘不堪的小路徹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這條整齊乾淨的小路。它給小區居民帶來了方便,也給大家內心帶來了快樂。王玉和愛心鋪路這件事,被天津市教委編入小學三年級法律常識讀本,成爲了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現在,每當人們走在這條小路上,都會不禁想起王大爺的艱辛付出,居民們自發把這條路命名爲“玉和路”,以示對王玉和的感謝。
2009年5月份,爲解決小區存車處雨天積水問題,王玉和又與樓棟黨支部書記陸文華等幾位老黨員設計方案,在存車處院內挖一個下水溝,將積水引入下水井裏。方案一出,王玉和帶頭與社區黨員志願者們一起,不到一天的功夫,新的排水設施就壘成了。碰巧,當晚便下起了大雨,看着雨水順着新排水溝嘩嘩地流走,存車的居民們無不讚嘆志願者們爲他們又爲他們做了一件大好事。
手巧,心更好
王玉和退休前是天津起重電器廠技術工人。雖然他文化程度不高,但卻有一雙好手藝,一年365天,鄰居們總能看到王大爺忙碌的身影。誰家要是有點活兒,肯定得麻煩他,今兒幫這家修個水管,明兒幫那家安個窗戶,王玉和不僅手巧,而且非常熱心,把幫助別人當作了一種快樂,每當鄰居們感謝王大爺時,他總是笑着說:“嘛謝不謝的,街坊鄰居應該的。”爲大家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但他內心卻得到了滿足。
在王玉和的家裏,五平米的封閉陽臺是他爲社區羣衆服務的工具間,裏面或擺放或吊掛着有木工、瓦工、電工、水暖工工具等,他稱這是自己的百寶間。百寶間裏小到一個鋼釘、一塊木條、一段電線,許多是王玉和撿拾別人丟棄的廢物日積月累存放下來的。這些在別人看來可以丟棄的廢物,到了他手裏都可以使其物盡其用,成爲爲社區修繕公共設施、爲有需求的居民維修的寶貝。一年365天,王玉和就是用這些工具和物品爲居民換電線、修燈盞、刷油漆、補牆皮、修門窗、安玻璃、換水管、鋪地磚、做展牌、修座椅、爲孩子們做馬紮、爲各樓門做布撣子、通地溝等等。居民們都說:“王大爺不但手巧,而且心地善良。只要居民們求到他的事,他沒有不答應的”。
奉獻,社區旗幟
王玉和,雖然文化低,但思想覺悟高,在他66歲時,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從小家境貧困,解放以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王玉和深知現在生活來之不易,他最大的心願就是爲社區多做點事,爲社區多做點貢獻,回報社會。
王玉和是社區的一面旗幟,七十多歲的他受聘爲居委會委員,是福厚西里社區志願者協會會長、社區巡邏隊隊長。王玉和還自發組織社區里老年人蔘與社區工作。遇到節假日,特別是在春節期間,燃放煙花炮竹的居民多,容易發生火險,因此在巡查時王玉和就要求隊員們要注意查看樓間、樓道里是否有堆放的易燃物,每天還要堅持用“小喇叭”提示居民們注意防火防盜。在巡查時王玉和還帶領隊員們每人拿一把自制的小鐵鏟,用來剷除貼在牆上、地上的小廣告,因爲老人們盯得緊、管得嚴,這種最讓居民們頭疼的“牛皮癬”在福厚西里社區基本上絕跡。
王玉和不僅關心社區事業,更關心社區裏的每個人。魏麗娜是社區裏的殘疾女青年,從小患肌無力,20年來終日癱瘓在牀,女孩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學校上一天學,哪怕是聽一堂課。一年,他同社區主任及熱心居民一起幫孩子圓夢。就在送女孩到學校的那天,又有件犯難的事,女孩家住7樓,輪椅無法從狹窄的樓梯上被擡下來,情急之下的王玉和背起女孩硬是一步一步走下7樓。之後,王玉和和志願者們又推着殘疾女孩遊覽了海河和食品街。女孩和父母流着眼淚緊緊抓住他的手,感激地說:“王爺爺您是我們永遠感激的大恩人”。
王玉和的事一言半語介紹不完,社區居民們說:“拿一袋豆子撒在大家面前,大家能數得過來,可讓大家數數王大爺做了多少好事,真是數不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