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日前,被列入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的北辰區徐堡大棗不僅比往年提前半個月進入了採收期,而且困擾村民們多年的雨季裂棗難題也得到有效解決。這是今年徐堡村發展連棟溫室種植取得的成效,棗農收益躍上了新臺階。
“花紅棗,黃裏透紅,這時候是正熟,甜度還好……”徐堡村的棗樹連棟溫室裏是一番果實累累的景象,顆顆又大又長,飽滿得發亮的馬牙棗綴滿了枝頭,讓人垂涎欲滴。棗農郭瑞強提着塑料桶,專挑紅綠相間的大棗採摘,不一會就摘滿了一整桶。他說:“這棚今年我們第一年搞,初步試驗成功。咱現在就撿着成熟好的摘,棗到了花紅的時候就是十成熟了,糖分就上齊了,脆而且細膩,吃着一點也不艮。全紅的不行,全紅就過火了,吃着口感就不行了。”
記者摘下一顆花紅棗嚐了嚐,皮薄、甜脆、多汁、好味道!徐堡大棗真不愧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而在棚外面的陸地棗樹上,果實還都是青色的,吃到嘴裏不甜也沒有香味,對比起來,大棚棗樹比陸地棗樹提早成熟了半個月,不僅如此,更讓棗農們高興的是,雨季裂棗難題也得到了有效解決。
原來,徐堡大棗皮薄、含水量大的特點決定了它在成熟期最怕下雨,一下雨,果實就會因爲水分過大而開裂,本來能賣到十塊錢一斤的價格,一下就降到了兩塊錢以下,所以,往年棗農們在裂棗問題上沒少吃苦頭。今年年初,徐堡村在市人大駐村幫扶工作組的資金支持和天津農學院教授的技術支持下,建起了二十畝連棟溫室,棗樹進入溫室後,避免了接觸雨水,也就不會再開裂了。徐堡棗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郭西申說:“陸地棗要是到了這種成熟度,一場雨(大棗)最少得裂百分之五十。現在防裂效果相當好,下雨跟棚裏沒關係,前幾天每天都在下雨,對棚裏一點影響沒有。因爲現在咱這個棚都封死了,雨水進不來,防裂這塊應該是成功的,幾乎沒裂的。”
提早成熟在市場能賣出高價,裂果少了也能提高大棗的產量和品質,連棟溫室讓徐堡棗農的收益躍上了一個新臺階。郭西申說:“咱現在要是供應市場的話,跟果商都洽談過,一斤價格應該在二十塊錢以上,跟露天的比應該超出一倍還多一點,而且咱這棗不裂了,產值又應該高一倍,效益這塊應該是陸地棗的四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