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後,在陸上戰士們展開緊張搜救工作的同時,天津海事局的海巡執法隊員們也在嚴密監視內陸雨水排放口,防控事故附近海域海水污染。
兩小時一巡查 監控公海排水口
“這次爆炸事故發生在北疆港區,可能造成化學品污染的地區是北支航道水域。”8月16日,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登上了出海巡查的海巡船,開船後,海上污染防控現場指揮人員朱國新告訴北方網新媒體記者,“爆炸事故發生後,我們每天都來這裏觀察好幾次,全局140多名同事全時待命。”
北疆港區北支航道,是天津港離爆炸核心區最近的一個海上航道,爆炸核心區裏的所有雨水排水口都在北支航道範圍內,最近的一個排水口距離爆炸中心區域僅幾公里。爆炸事故發生後,天津海事局立即啓動了海上污染應急預案,確定了對爆炸區域內可能涉及的7個公海排水口進行重點監測,8艘應急處置船24小時在海上待命。
朱國新說,爲了防止爆炸後污染物溢漏入海,他們在北支航道入海口鋪設了一道污染防控警戒線,又將7個可能涉及的公海排水口劃成兩個污染防控警戒區,每天,有1艘海巡船每2小時對北港池水域巡查一次,8艘清污能力達到千噸級的應急處置船和2艘大馬力拖輪在現場待命。“一旦發現海水情況不對,我們能第一時間布控,防止污染物流進主航道,在流向大海。”
堅守崗位 默默獻出一份力
爆炸事故發生後,海事局危險品污染防治部門的140多名工作人員就駐紮在單位,朱國新是第一批參與出海巡查的隊員之一。“爆炸之後,大家最擔心的就是化學品泄漏。那天天剛亮,我們也顧不上穿什麼制服,穿着睡衣睡褲、背心褲衩就上船了,想挨個看看排水口有沒有泄漏情況,當時沒聞到什麼異味,海水顏色也正常。”
排水口雖然沒有異樣,可朱國新和同事們也沒有掉以輕心。“我們知道爆炸的地方存放的都是各種危險化學品,但是不清楚到底有多少種,也不知道具體都是哪些種類,有的輕於水有的重於水,有的跟水接觸還會發生反應。所有能想到的情況,我們都要做好應對的措施。當天,海事局就從其他港口緊急調動了應急處置工具過來增援,準備了10噸化學品吸附材料、1.5萬米圍油欄、2萬米吸油託欄,還有了不少防護服和呼吸器。”
“現在每2小時就要巡查一次,我們基本上一整天都在海上漂着。”另一位海上污染防控現場指揮員郝愛民說,“事故發生之後,我們先是確認一下大家是不是都沒事,家屬是不是都安全。好多人都是安頓好家屬之後就一直在崗,沒回過家。”
因爲大多數同事必須在應急處置船上24小時待命,出海巡查的工作人員自然就少了,大家輪換的時間間隔就長了。郝愛民已經連續在崗50多個小時了。“巡查一次,檢查入海口警戒線和兩個警戒區,大概要花一個多小時,回到碼頭休息不了幾分鐘就又得出去巡查了。”郝愛民說,爆炸區域的危險化學品種類複雜,大家都擔心發生泄漏,他們能做的就是時刻觀察,萬一發現問題,立刻把消息傳給監測部門,保護好陸地上大家的生命安全。“一線的戰士冒着生命危險在戰鬥,我們加點班不算啥。”(北方網新媒體見習記者李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