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由於爆炸事故現場還有可能存有部分有毒有害物質,在徵得消防指揮部同意後,昨天記者戴上防毒面具,驅車向最前線出發。雖然只穿着防化服工作了短短的15分鐘,但全身衣服都已溼透,有一種快要虛脫的感覺。有過這樣的經歷,也才真正明白那些每天工作在一線的消防戰士的辛苦,面對這場危險事故,感謝有他們衝在了最前面。
進
汽車剛開出了300米,在天津港六號門,記者就遇到了第一道檢查崗,兩名武警戰士和多名公安民警攔車進行檢查。經過了解得知,爲確保前方救援工作順利開展,必須設立關卡,阻攔無關人員進入,最大限度地減少前方壓力。
在順利通過第二道檢查崗後,原以爲可以長驅直入核心區域了,沒想到汽車又被攔停,這次是要求必須穿上專業防化服。
消防官兵拿出了一個紫色呢絨手提包,拉開拉鍊,拿出了一套連體橡膠衣服。防化服的帽子、上衣、褲子、膠靴、手套全部連在一起,只在前胸位置裝有摁釦可供開合。在一旁消防官兵幫助下,記者嘗試鑽進這身橡膠連體衣裏,可是僅僅才套上膠靴和褲子就已經忙活得滿頭大汗了,而最難穿的還是上衣,因爲袖子靠近衣服的後方,所以想把手伸進袖子很難很難,必須含胸才能讓手臂夠到袖子,然後還要戴手套、拉上帽子。與防化服“搏鬥”了半天,穿戴整齊之後,汽車才緩緩駛進了事故現場。
現場的搜救,並不是到處亂走,而是有特定位置。在到達預定搜救區域後,消防官兵拿着儀器,一寸一寸地搜尋着爆炸波及區域。記者也彎着腰,跟隨消防官兵小心地邁着每一步,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僅僅過了十幾分鍾,防化服裏已快成了“水世界”,渾身都被汗水浸透了,體力大減。因爲戴着構造複雜的防毒面具,呼吸也變得吃力起來。
出
從現場“撤退”下來的記者,又乘車回到了第二道防護“卡子”處,本以爲過了這道卡子,就可以立馬脫下這身防化服了,可誰知又被攔了下來。兩名身着白色防護服的消防戰士,不僅要求記者把車停到指定位置進行洗消。而且還要求記者下車,也站到洗消池中。負責給車洗消的消防員拿起圓形水槍,向車身噴水。同車隨行的消防官兵介紹說,這是進出化學危險品災害處置場所必須要進行的洗消環節。洗消環節是對染有有毒物質的人員、裝備、車輛等進行消毒和消除沾染的措施,目的是使受染的人體部位避免傷害,使受染的裝備、物資等可正常使用。
隨後,還穿着防化服的記者被帶到了“人體洗消區”。一名手拿直徑近50釐米環形噴頭的消防員站在一個橡膠水池前。記者走進水池,消防員拿起噴頭,從頭到腳地給記者全面清洗了一遍。據瞭解,環形噴頭噴出的水內含有降解酶,可以有效清洗防化服上沾染的有毒有害殘留物。隨後,記者又依次經過了清水、細霧兩道清洗後,才終於擺脫厚重的消防防化服的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