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爆炸事故會給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爲此環保部門每日通報檢測的大氣、水環境狀況。日前,網上又瘋傳海河下游防潮閘出現大量死魚的現象,再一次讓大家爲渤海水質捏了一把汗。據瞭解,環保部門在事故區域臨近近岸海域設置了多個監測點位,昨日,記者登上中國海警天津總隊的巡邏艇,跟隨天津環保局塘沽監測站的工作人員一一走訪各個監測點位,如實記錄他們如何對本市近岸海域水質進行檢測。
點位由3個增至6個
據環保部門工作人員介紹,爆炸發生後,從16日開始,環保部門就在事故區域臨近近岸海域設置了監測點,點位也逐漸由3個增加到6個。
這6個監測點位分別爲:天津港四港池集裝箱碼頭附近、東疆港太平洋碼頭附近、天津港與東疆港匯合處、防浪堤口附近、天津港燈塔外1海里附近、天津港燈塔外3海里附近。各個點位距離核心區的直線距離分別爲10公里、7.5公里、13公里、15公里、26公里、30公里左右,其中東疆港太平洋碼頭附近就是事故發生地污水入海排污口,也是距離爆炸點位直線距離最近的監測點位,事故發生後已經緊急關閉。
重點監測氰化物
昨日9時20分,塘沽監測站工作人員乘巡邏艇前往各個點位取水樣。“我們是從16日開始檢測近海的水質,開始是3個近海監測點,後來增加到5個,其中最遠的點位在外海距燈塔1海里的地方,今天我們又新增加了一個更遠的外海監測點。每天上午,我們都會乘坐海警的巡邏船出海取樣。”塘沽監測站工作人員介紹,他們主要對海水中的5種數據進行檢測,分別是pH值、化學需氧量、氨氮、硫化物和氰化物,當然氰化物的監測是重中之重。
記者看到,來到固定點位後,環保人員用採水器從海中取水,分別倒入兩個玻璃瓶中,“其中一個是檢測氰化物的,大約每個點位都需要1000毫升的水,另外幾個檢測物需要大概1500毫升。”記者計時顯示,到達各個點位取樣的時間分別爲9時40分、9時52分、10時04分、10時16分、10時41分和10時54分左右。
目前水質一切正常
環保人員介紹,海水取樣後需要一定時間進行檢測,最終數據將由環保局官網統一對外發布。昨日,記者瀏覽天津市環保局官網發現,在官網首頁就有“水環境質量”的發佈,根據環保局發佈的結果顯示,從8月18日至20日,事故區域臨近的近岸海域的海水監測點位經監測,氰化物符合《海水水質標準》(GB3097-1997),與歷史監測數據比較無變化,特徵有機污染物均未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