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兒子很孝順,平時經常省吃儉用給我們寄日用品。”“外公說,弟弟沒給家鄉丟臉。”“他只是爲天津人民做了這麼點事情,就得到無數人的厚愛,請讓我代表兒子說聲謝謝。”昨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後的第12天,隨爆炸產生的傷痛正被漸漸撫平,記者採訪了天津公安消防總隊保稅支隊天保大道中隊烈士寧宇、袁海、王琪的親屬,分享他們關於兒子最深刻的記憶,和他們此刻最真摯的心聲。
代表兒子說聲謝謝
採訪全過程,寧紹友的左手緊緊地握住妻子的手,一刻也不曾放下。寧紹友夫婦是消防烈士寧宇的父母,寧宇是他們的獨生兒子。中年喪子之痛,不難從母親紅腫未退的眼部找到答案,好在經過無數次的安撫,他們已經平靜下來。“得知兒子遇到爆炸失蹤的消息,作爲父母很傷心。”但自來到天津那一刻起,天津消防總隊幹部教官無微不至地照顧便縈繞在他們周圍。教官告訴他們,“放心,一定會找到。但在找到之前,爲了最後一絲希望,只能以失聯定性。”然而,奇蹟還是沒有發生,爆炸後第三天,搜救人員找到了寧宇的遺體,經DNA鑑定確認了他的身份,才把犧牲的消息告訴寧紹友夫婦。
“作爲獨子,曾設想過即使他留下殘疾也好,只要還在,作爲父母都會照顧他。”47歲的寧紹友說,此前也曾聽說因公犧牲的事蹟,他和妻子有心理準備,但當兒子犧牲的消息傳來,他們還是痛徹心扉。然而,連日來不斷涌來的慰問,漸漸撫平着這對中年夫婦的喪子之痛。先是公安局領導送來了慰問金,隨後公安消防總隊的領導前來看望,一些企事業單位的負責人也聞訊前來問候,還有市民自發前來探望。這些天來,天津這座城市的熱情溫暖着寧紹友夫婦的心,他們把深埋的頭從傷痛中擡起,看着照片上那熟悉的永遠19歲的臉,開始爲兒子感到驕傲。而經歷了這麼多關愛,心裏藏的好多感謝匯成了一句話:“他只是爲天津人民做了這麼點事情,就得到這麼多人的厚愛,請讓我代表兒子向他們說一聲謝謝。”
外公說,他沒給家鄉丟臉
事發當夜,烈士袁海的姐姐袁越便陪伴母親敬書瓊從老家四川省中江縣趕來天津,父親袁澤林第二天趕到。一路上,怕母親一時受不了打擊,袁越忍痛向她隱瞞了弟弟已經犧牲的消息。一家人趕到天津並安頓下來後,部隊政委便趕過來安慰他們。承受不了打擊,敬書瓊因激動一時發脾氣,大家不約而同地選擇理解和包容,開導他們“事情已經出了,傷心也沒用。”見一家人因傷心吃不下飯,還專門點了適合胃口的菜品。從此,部隊政委便每天晚上過來陪袁澤林夫婦聊天,而袁越在網上發的微博引起無數網友的關注,她每天都會收穫安慰、捐贈,每天都會有人過來探望。
但是,有一件事還是讓袁越“失望”了。在送別遺體的那一刻,她想再去擁抱一下弟弟,卻被弟弟的戰友們勸止了。“讓他安心地去吧。我會照顧好這個家的。帶着關心帶着感動回去,好好生活。”袁越還告訴記者,他們的家鄉四川省中江縣是英雄黃繼光的故鄉,外公得知袁海犧牲的消息後說他“沒有給家鄉丟臉。”袁海的母親敬書瓊也表示,“部隊的同志對我們很好,鼓勵我們好好生活下去,感謝很多好心人。”
兒子是個男子漢
24歲烈士王琪是大港小王莊鎮人,儘管部隊駐地距家僅40公里路程,但他怕影響工作,從軍7年來從不曾讓父親到部隊探望自己,7年來,他回家和父母團聚的時間不超過兩個月。王琪犧牲後,父親王義元才第一次來到兒子生前的部隊,整理孩子的遺物。在王義元的記憶中,兒子是孝順的,他經常給家裏打電話,囑咐父母“別累着,該花的錢一定要花。”而他自己卻非常節儉,從軍7年來津貼卡一直由父親保管,生活費只是王義元每月給他匯的500元。即使如此,王琪還是省吃儉用省下零花錢,給父親買些日用品,給母親買些化妝品寄回家。出事前一個多月,他還用節省的零花錢購買了皮帶、剃鬚刀寄給父親。
出事前三天,王琪和王義元通過一次電話,高興地告訴父親又漲了工資,可以更好地貼補家用。而且他在部隊幹得特別踏實,讓父母安心。誰知,這次通話竟成了永別。王義元說,作爲一名父親和男人,面對這樣的打擊,他必須堅強,同樣,兒子也不愧是一名男子漢。當時,王琪駕駛頭班車駛向火場,遇到爆炸不幸犧牲。王義元說,兒子是他們的好兒子,也是全國人民的好兒子,今天他成了一名真正的英雄。社會各界都在關心烈士父母,部隊也一直在照顧,一定要堅強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