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物質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情纔是生命的真諦。友人的關心、家人的溫暖、同事的友誼、領導的關愛才是堅強的力量。”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傷員救治工作進入穩定期,泰達醫院護士吳靜和同事的生活逐漸恢復正常。雖然萬通新城國際小區的家也受到影響,可她始終感恩一切美好。
11天、每天24小時的堅守
8月12日夜23:40左右,住在海港城的泰達醫院鄒護士給吳靜打來電話,“聽到兩聲爆炸聲,是你們家的方向。”吳靜和愛人當時有事臨時住在市區的家裏。緊接着,科裏的年輕護士也給吳靜打來電話,她居住的天濱公寓距離吳靜家很近,家裏的天花板塌了。
根據同事電話裏的描述,吳靜知道出大事了。她隨便找了一件衣服換上,就讓先生劉長毅趕緊送她去醫院。
吳靜回憶說:“上車以後我們跟司機說情況緊急,讓師傅開快點。因爲當時我的電話不斷,跟同事安排如何護理,科裏的病人如何安排等等。師傅開到津濱高速時,救護車、消防車,還有私家車就已經排滿了。到醫院以後我先到12樓看望了科室的病人,把他們安置到4樓更安全的地方。隨後我就趕去急診了。”
泰達醫院也受到爆炸衝擊,玻璃散落一地,有些天花板也受到損壞。不少醫護人員家裏也受到事故影響。儘管如此,13日凌晨1點多,泰達醫院各科急診醫護人員全部趕到醫院開展救治工作。讓吳靜非常感動的是,就連休息的醫護人員都來院裏加班。大家及時把地上以及病牀上散落的碎玻璃清理乾淨,把所有牀單都更換一新,便各司其職,有序開始各項救治工作。
救人第一 醫者仁心
12日那天,吳靜的女兒跟舅舅出去旅遊,她先生劉長毅送女兒去市區趕飛機。吳靜下班早就坐班車回市區的家了。就這樣,三口躲過一劫。
醫院郝大夫說:“我家沒了,單位就是家。”事故發生後,吳靜和同事們連續11天在醫院奮戰,沒有回過家。70多歲的老主任凌晨5點多和吳靜一起去查房,沒有休息一天,有時累了就在椅子上靠一會。現在回想起來,吳靜當時根本沒想過回萬通的家看看。她說:“這麼多病人和傷者等待救治,我心裏只想着快點到醫院。事故發生後,很多同事已經在趕往醫院的途中幫助一些受傷的羣衆送到醫院救治。”
泰達醫院在事故第二天就成立工作組,包括安置組、醫療組、設備組、藥品管理組、捐贈組5個小組。除了大家齊心救治以外,讓吳靜感動的還有另外一件事。她說:“全院上下從院長開始,包括各科室負責人全部鎮定自若,有條不紊地佈置各項救治工作。因爲領導們非常堅定和冷靜,下面的醫護人員也冷靜沉着應對。醫院整個環境都是非常溫馨的。其實,包括我在內,不少醫護人員家裏受到事故影響,但是當時那種緊急情況,沒有人考慮自家的事情,都是全身心投入工作。”
最柔軟的心 最剛毅的力量
事故發生一週以後,當一切工作都穩定下來,吳靜纔想起給母親打電話報平安。先生劉長毅給她打電話也是選擇中午或者晚上吃飯時間。11天沒有見面,家人對吳靜的惦念都在那聲聲短促的問候裏。
吳靜說,開始11天沒想過家裏怎麼樣,都是一門心思想醫院,想病人如何安置好。“我們畢竟只是家裏受些損失,患者們卻是實實在在受傷,身心的傷害。輕傷的儘快出院、重傷的變爲輕傷、危重變爲重病,患者一步步好轉,纔是我們首要任務。”
從本週開始,泰達醫院的救治工作趨於穩定。醫護工作已經分科展開,包括ICU、神經科、胸外科、普外科、骨科等。急救之後還有很多細緻的日常工作要做。雖然忙碌依舊,但是吳靜和同事們有下班的時間了。現在他們一家三口住在市區的家裏。白天,吳靜從市區趕到醫院忙碌,晚上下班後安排好工作再趕回市區的家。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實行備班制,24小時開機待命。
吳靜始終感恩有這樣一個堅強的集體。她說:“我們都必須堅強,因爲我們堅強,帶的團隊才能一起堅強,把事情做好。工作崗位上,大家都是積極向上的,出了問題就客觀去面對、去解決。”
這幾天,吳靜有空可以回家陪陪女兒了。“我下班到家都晚上20點了,想跟女兒多說說話。”一般都是孩子躺在媽媽腿上,可是吳靜躺在女兒腿上說着話就睡着了。操勞、辛苦,無論是泰達醫院還是其他醫院的醫護工作者,身上的白大褂就是傷者的一份安心。他們用天使的職責安撫着受傷的心,也在重建信心。(北方網新媒體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