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在本市紅橋區,生活着一位曾單槍匹馬衝破日軍封鎖區,營救了兩個連的八路軍的老戰士,已經94歲高齡的沈宗基。他曾在抗戰時期加入冀中地區著名的回民支隊。如今,老人雖然頭髮花白,但講起當年抗擊日寇的崢嶸歲月,仍是精神矍鑠。
1937年,年僅15歲的沈宗基還在讀私塾,回民支隊隊長馬本齋的一名下屬與私塾先生熟識,常去做戰鬥動員。沈宗基被這種愛國情懷所感染,不顧家人的勸阻,毅然加入了回民支隊。
當時,正值戰爭期間,物資非常匱乏。沈宗基說,回民支隊裏只有打仗的時候才能吃上小米,平時只能吃野菜。除了物資緊缺,剛加入回民支隊那會兒,裝備也特別差,槍支彈藥很少。沈宗基說,當時,戰士們的主要武器就是砍刀,更別提什麼避彈衣了,“就是穿着厚棉襖打仗。”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曾遭遇了日軍裝備精良的決死隊。“我們沒有一個人退縮,都往前衝,跟敵人決一死戰,100多人的隊伍,當場死傷了70多人,當然,日軍也被我們重創了。”
回民支隊被八路軍收編後,沈宗基憑着一腔熱血,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在百團大戰的一場戰鬥中,日軍和日僞軍打算從兩翼合圍前線兩個連的八路軍戰士,幾路送信的人員都犧牲在路上。關鍵時刻,沈宗基自告奮勇,跨上一匹快馬飛奔出去,爆豆般的槍聲響起,子彈從身邊呼嘯而過,沈宗基幾乎是趴在馬上,幾次險些摔下來。老人說,那幾百米的路程,彷彿跑了一個世紀那麼長。“好在趕得及時,戰士們剛一撤下陣地,日軍的六輛坦克就開進去了。若是再晚點兒,百多名戰士恐怕就凶多吉少了。”
類似百團大戰這樣的大型戰役,沈宗基跟隨回民支隊共參加了6場,所經歷的中小戰役2000多場,最多時一天要參加五六場戰鬥,有時一晚上行軍要走幾十公里。每每回想起以前的這些經歷,沈宗基總是唏噓不已。他常教導自己的孩子和社區裏的青少年,讓他們牢記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好好學習,將祖國建設得強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