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碧霞元君曾經是漢沽地區漁民們的信仰,漢沽飛鑔正是供奉碧霞元君的一項活動。”“我們是寧車沽的,想爲我們的法鼓申報‘非遺’。”日前,濱海新區文廣局文藝處舉辦了一場“濱海新區第二批‘非遺’項目申報專題知識講座”,20餘位有意向“非遺”申報人和新區各文化館基層工作者共同聆聽了天津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楊文對“非遺”申報工作的詳細講解,不少申報人對於申報工作、“非遺”保護工作的開展有了新想法。“明年是市級、國家級‘非遺’項目申報年,我們將新區的‘非遺’申報提前,把這些工作提前做紮實,能夠爲它們的後續發展傳承爭取更大的空間、更多的保障。”區文廣局文藝處處長賀淑榮介紹說。
“非遺”是民族文化的火種
“被韓國申報的‘火炕’引發了很多爭議,很多人都覺得這在農村很普遍。事實上,‘非遺’裏面包含了大量我們容易忽略的傳統和技術。”除了介紹申報工作的注意事項外,楊文還結合具體案例介紹傳承“非遺”的意義。“以臨海房屋建造爲例,可能會利用一些自然物進行防風擋雨,但是隨着高樓大廈的林立,這些技術正在逐漸消失。造房子裏面存在大量的工巧智慧,雖然可以用一些現代技術替代,但是這裏面有人類文化從產生到現在走過的足跡。我們保護‘非遺’、尋找‘非遺’就是在找中國文化的‘根’。”楊文覺得,“非遺”裏有中國人的精神、根脈、基因,“非遺”能夠代表中國和世界對話,“因此傳承‘非遺’不僅僅是一個榮譽,更是一個義務。帶着這個隊伍往前走的人太重要了,因爲他要保留的是國家的火種、一個民族的火種。”
爲新區“非遺”傳承爭取更大保障
“新區之前組織過一次‘非遺’申報,也爲其中一些項目申報了市級、國家級‘非遺’。這次申報將於10月10日截止,我們力爭在今年年底之前產生第二批項目。”賀淑榮介紹說,這次申報不僅提前展開,甚至連申報書都是新區“特製”的,“‘非遺’涉及十大類別,國家範本針對性不強,我們就結合新區實際重新整理了一份。此外,我們今年上半年還評選了新區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也是在‘非遺’工作上的一個創新嘗試。”據瞭解,由於“非遺”申報工作的提前,除了參選市級“非遺”項目外,其傳承人也能在明年獲得評選代表性傳承人的機會。“明確身份以後可以更方便做一些保護性的舉措,如經費、開展交流活動等方面支持。如今人們的保護意識越來越強,我們也希望把新區的一些項目挖掘整理出來,進入保護體系,把它傳承下去。”賀淑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