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家主席習近平22日在美國西雅圖市出席華盛頓州當地政府和美國友好團體聯合舉行的歡迎宴會並發表演講,他談到,國家關係歸根結底是人民之間的關係。中美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中美友好,根基在民衆,希望在青年。中方支持未來3年中美兩國互派5萬名留學生到對方國家學習,中美將在2016年舉辦“中美旅遊年”。中國將爲兩國人民友好交往創造更多便利條件。(9月23日新華網)
講演開始,習近平主席提到自己19歲下鄉當農民的經歷,他做村支書的時候希望鄉親們能吃上肉,這是他的青年之夢,也是當時人民的夢,今天,當地村民都過上了小康生活,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成果,同時也是一代代青年爲了夢想而努力的結果。
如果說中國夢的實現要靠一代代青年攜夢想去築夢、追夢、圓夢,那麼美國夢也同樣要靠美國青年去奮鬥、傳承。同樣,當世界最重要的兩個國家本着合作共贏之共同期待、夢想,構建起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戰略框架,這框架裏的內涵如何豐富,卻需要一代代兩國青年共同去描繪、創新。讓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不斷超越歷史,展望未來,正是中美兩國青年所肩負的時代責任與使命。
在習近平主席訪美前夕,一項針對18歲—28歲中美青年對兩國關係認知調查結果在北京發佈。2176份調查問卷顯示,超半數美國青年認爲中美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近八成美國青年關注習近平主席訪美。對於中美關係的前景,絕大多數中美青年認爲中美關係會變好或保持不變,其中美國青年對兩國關係的前景更爲樂觀,75%以上的受訪者認爲中美貿易是互利互惠的,高達82.3%的美國青年受訪者表示遇到過中國人且對中國人有好感。
調查結果還顯示,兩國國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對兩國元首會晤成果充滿期待,這甚至讓通常不關心政治的美國年青也引起了興趣。美國皮尤中心一項調查也顯示,美國年輕人比50歲以上的美國人對中國的好感度更高,這是因爲年輕人來中國的時間更多,通過學習、交流和網絡活動,也讓他們獲取中國信息的渠道更多。
中美青年交往的歷史悠久,晚清時期,清政府先後派出四批共120名學生赴美留學,他們中出現了今天清華大學、天津大學最早的校長、外交官。二戰中,美國“飛虎隊”隊員曾與中國戰士們一起並肩戰鬥。新中國成立後,也正是科恩、紐伯格幾位美國乒乓球運動員以“乒乓外交”打開了隔絕22年之久的中美交往的大門,並直接推動、促成了次年尼克松總統訪華。今天,體育、旅遊、文藝、教育、經貿等都爲兩國青年交往搭建了更大的交往交流友誼平臺,無數中美青年還在交往中成爲朋友或喜結連理,將中美兩國青年友誼昇華。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也是未來中美兩個國家的領導者、決策者,中美新型大國關係的傳承者、完善者。而隨着中美兩國互派5萬名留學生到對方國家學習和“中美旅遊年”的活動開展,文化、體育、經貿、互聯網等各層面的合作交流,兩國青年友誼將日益深厚。只要中美兩國人民和青年堅定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信念,並在交往中不斷積累共識、互尊互信,爲中美新型關係注入推動力和新內涵,兩國關係必將走向世代友好,攜手共建中國夢、美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