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在海河岸邊,有一座普通的二層小樓,不遠處矗立着著名的“天津之眼”。這座小樓是天津市公安局治安總隊水上支隊的辦公地點,其實它還有個名字,叫“水上公安”。近日,北方網新媒體記者來到這裏,探尋着這支有着百年曆史精通十八般武藝的警察“蜀黍”們的日常工作。

搶險、救生、救助 職能一個都不少
這次,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有幸趕上了水上治安支隊救援救助行動的技能演練。不得不說警察們的表演怎一個“帥”字了得。
“正在向我們駛來的是衝鋒舟和橡皮艇編隊。開在前面的是衝鋒舟,一般配備3至6人,特點是快速靈活,底部堅硬,可衝過地形較軟淺灘,是一種高效實用的救人工具,被羣衆稱爲‘生命之舟’。”水上支隊剛剛退休的於之這樣介紹。
於之說:“在衝鋒舟兩側的是充氣橡皮艇,配備2人,它的特點是浮力大適用於執行地形複雜的淺灘水域的任務。三條船隻呈三角縱隊行駛,這種隊形主要是在克服激流和漩渦時使用,由於舟與艇間距離較近,可以互相支援、相互照應,遇到突發情況能迅速處置,同時這也是搶灘登陸時的基本隊形。”

只見由衝鋒舟和橡皮艇組成的縱隊環繞應急搶救目標在障礙物中高速行駛,這種隊形在實際搶險中經常出現,通常船隻在接到搶險任務時因水平錯過目標後,會繞圈觀察擇機救護,這需要較高的操作技術。
而衝鋒舟“8”字形穿越障礙物則是搶險中經常需要用到的技能。同時橡皮艇變換“S”形隊形前進,不僅行駛速度快、轉彎靈活,而且更能適應實際抗洪搶險過程中複雜的水情,且在避讓時經常使用。
除了衝鋒舟和橡皮艇的表演,水上治安支隊的警察們還表演了“對重要落水物資的搶救和打撈”、“模擬意外落水人員的救援救助場景”。
巡航河道最大願望 請到正規游泳場館去
由於水上治安支隊的辦公地點就在“天津之眼”附近的海河旁,所以當北方網新媒體記者坐上衝鋒艇時,心情還是不錯滴,兩旁的海河風光甚是美麗。可是,當跟隨水上支隊副支隊長張吉靜一起開始他的巡邏工作後,瞬間覺得這些“水上衛士”太不容易了。
目前天津市共有一級河道19條,總長1100公里;二級河道119條,總長1500餘公里;此外還有總長4578公里的深渠和13座大中型水庫。而水上治安支隊現有船隻9艘,警員15人,其中文職人員3人,平均年齡45歲。他們平時擔負着搶險救生救助工作,指導、協調全市水上治安管理並對全市內河水域發生的重特大安全事件處置進行指導、增援、救助工作,這讓他們每天都忙得不可開交。
整個夏季,在河裏游泳的特別多。尤其是海河,被譽爲天津市民的母親河。很多市民喜歡到裏邊游泳,甚至跳水,危險性非常大。“有一次,我們開巡邏船到獅子林碼頭,用高音喇叭播放勸阻信息。可是巡邏船剛過,就接到110報警稱剛纔的地方有羣衆落水。巡邏船隨即掉頭,達到事發位置,把人拽上船後有從文化街碼頭將其搭上岸。”張吉靜說。



“記得有一位80多歲的大爺酷愛在海河游泳,而且還掛着類似於救生圈的充氣袋。有一次他在遊的過程遊不動了,非常危險,恰巧有岸上的羣衆看到報了警,被我們救了上來。可是沒過一個星期,我們又接到報警,趕去現場一看,還是那位大爺,只不過,這次由於大爺嗆水過多,沒能被就醒。”張吉靜神情凝重的講述着他身邊發生的故事。
就在衝鋒艇快要靠岸的時候,張吉靜發現河裏有一家三口正坐在自家購置的皮划艇上欣賞海河風光,而且沒有穿任何救生衣,非常危險。張吉靜趕忙開着巡邏艇去勸阻。“有些時候他們不理解我爲什麼會這麼着急,在他們看來可能是娛樂的一件事,可是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我每天都在經歷這些意外帶給一些家庭的傷痛,只希望這些在河裏游泳、跳水、遊玩的人也能理解,珍惜自己的生命。”
百年曆史“水上警察” 時代變遷職責不褪色
天津城北依燕山,東臨渤海,上有白洋澱,下有渤海灣,地處九河下稍,實際上主要是五條河道,每年都會有不少人淹死在河裏,從清朝那陣子開始,成立了一支撈屍隊,專門負責打撈河中的浮屍,進入民國以後,撈屍隊歸入警察部門,命名爲“五河水上警察隊”。
解放以後成立天津市水上公安局,改制以後成立了天津市公安局第14分局,在民國時期只有稅收、報關、船隻檢驗等職能,解放之後,又把搶險救生的職能納入其中。隨着工作的需要,浮屍打撈也成爲他們等工作之一。但是隨着漕運功能在逐漸減退,水上治安的功能也在一點點減弱。比如之前海河水上警察還負責給漁民發放漁民證,處理涉水案件,但是隨着上世紀90年代初期漁民證取消,就不存在了,逐步淡出了老百姓的視線。不過,海河改造美化以後,遊船公司業務的增加,海河經濟的興起,“水上公安”又肩負起他更爲重要的職責了。(北方網新媒體記者柴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