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今日刊發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紀檢幹部隊伍系列文章《幹事要擔當管人也要擔當》,文章指出,紀委的領導幹部要懂得權責對等的道理,不能只想着要職位、要權力,卻把應盡的責任拋到九霄雲外;不能把“保平安”當作底線,在其位不謀其政,遇到困難躲起來,遇到矛盾繞着走。
文章指出,權力就是責任,責任就要擔當。擔當首先體現在做好本職工作、勇於承擔責任上,同時也體現在對幹部的高要求、嚴管理上。紀檢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更要敢於擔當、敢於監督,切實履行好黨章賦予的職責。
文章提出,權力對應的是責任,權力有多大,責任就有多大。職務越高,挑戰就會越多,風險也就越大。紀委的領導幹部要懂得權責對等的道理,不能只想着要職位、要權力,卻把應盡的責任拋到九霄雲外;不能把“保平安”當作底線,在其位不謀其政,遇到困難躲起來,遇到矛盾繞着走。
文章要求,勇於面對挑戰、承擔風險,擔起自己那份責任。擔當既要有膽、也要有識,中華傳統文化對好官的要求是德才兼備、膽識俱佳。有識無膽,無用;有膽無識,蠻幹。擔當既要轉職能、轉方式,更要轉變作風,不能等問題和矛盾來找自己,推一下動一下,而是要積極主動,遇事多到相關部門溝通,深入開展調研,彎下腰來接觸羣衆,堅持問題導向,掌握第一手情況。擔當既要立足本職、埋頭苦幹,又要善於作全局性的思考,根據掌握的實際情況,負責任地提出意見和建議,爲上級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文章強調,紀檢工作是政治性很強的工作,履行職責必須要有責任擔當。監督執紀問責是“得罪人”的活兒,紀檢幹部必須以黨和人民的利益爲重,鐵面執紀,不怕得罪人。這是對民族、歷史負責的擔當。
如果畏首畏尾、不敢監督、不想監督,對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無動於衷、無所作爲,就必然會辜負於黨、失信於民。紀委書記、紀檢組長尤其要有擔當精神,堅持原則、動真碰硬,決不能把到紀委領導崗位工作,看作是爲了延長三年工作壽命。
對不擔當、不作爲的紀檢幹部,要給予組織處理,該調整的調整、該調離的調離;對不敢抓、不敢管,監督責任缺位的,就要嚴肅問責。
文章明確,幹事要擔當,管人也要有擔當。管理既要靠制度,更要靠有擔當的領導來實現。領導幹部都有領班子、帶隊伍的責任,對幹部既要教育、鍛鍊、培養,又要言傳、身教、嚴管。
紀委書記、紀檢組長要管好治下的機關,領導班子成員和部門負責人也要對幹部的教育、管理、監督負起責任。言傳身教,身教貴於言傳。隊伍帶得好不好,首先在於領導幹部自己要正,以身作則、以上率下;同時要靠制度執行力和思想感染力,要敢紅臉、敢瞪眼,敢於板起臉來管理,決不能當老好人,搞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要爲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着想,領出好班子、帶出好隊伍、形成好風氣。
文章最後提出,擔當是對黨忠誠的具體體現。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裏,就要無需揚鞭自奮蹄,時刻牢記使命、盡職盡責、盡心竭力,爲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