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國家主席習近平18日在菲律賓馬尼拉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峯會並發表題爲《發揮亞太引領作用應對世界經濟挑戰》的主旨演講。他說,面對世界經濟中的激流險灘,亞太這艘巨輪必須校準航向、把好舵盤,亞太各經濟體必須勇於擔當、同舟共濟,努力推動全球增長。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義桅認爲,亞太地區是世界經濟復甦和發展的重要引擎,習近平主席在APEC會議發出的中國聲音,表現了中國的情懷和擔當,是對APEC發展的一大貢獻。
世界經濟看亞太,亞太經濟看中國
亞太經濟何以引領世界?王義桅介紹說,亞太經合組織約涵蓋世界人口的40%、經濟總量的57%、貿易總量的48%,是全球經濟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合作最爲活躍的地區。
據統計,目前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約爲30%,美國的貢獻率約爲10%。“世界經濟看亞太,亞太經濟看中國。”他解釋道,美國國內經濟雖然有所好轉,但是形勢並不強勁;歐洲經濟尚未完全擺脫債務危機的影響;在俄羅斯、南非等新興市場經濟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只有中國經濟依然運行在合理區間,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在今年世界經濟整體放緩的背景下,中國對外貿易、吸引投資、國內消費、對外投資等都保持了好的發展勢頭。習主席在講話中指出,中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
王義桅認爲,習主席的表態進一步凸顯了中國的擔當,對疲軟的世界經濟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劑。他強調,其中的關鍵是中國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進而增強在世界經濟中的引擎作用。
此外,中國積極推進新一輪對外開放和互聯互通;“一帶一路”得到了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亞投行意向創始成員國達50多個,涵蓋了除美日和加拿大之外的主要西方國家,以及亞歐區域的大部分國家,成員遍及五大洲。在王義桅看來,這些倡議是由中國的經濟能力和基礎決定的,也是以國內發展理念的轉型爲基礎的,“中國經濟將爲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是亞太合作的潤滑劑、凝聚核與發動機
今年APEC會議主題爲“打造包容性經濟,建設更美好世界”,王義桅對記者表示,之所以突出包容性的重要性,主要是因爲在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包容性強調多樣性和相互合作,可以創造更多共同發展的機遇。“打造包容性經濟必須強調亞太地區是個大家庭,成員國之間要互相包容、互相合作。”
此前,在外交部就習近平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行的中外媒體吹風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表示,亞太自貿區已經成爲APEC區域一體化的新目標。中方期待與各方共同努力,如期在2016年底完成亞太自貿區聯合戰略研究,向領導人提出實現亞太自貿區的可行路徑和政策建議,爲建立一個全面、高質量、平衡、包容的亞太自貿區創造積極有利條件,使各經濟體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普遍受益。
習主席在講話中強調,我們要加快亞太自由貿易區建設,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王義桅表示,亞太自貿區(FTAAP)構想是目前爲止最具包容的亞太區域合作倡議。理論上,它可以兼容本地區TPP、RCEP及CJK等各種區域合作框架,真正體現APEC大家庭共同訴求,反映亞太各國共同願望。事實一再證明,中國是亞太合作的潤滑劑、凝聚核與發動機。
中國擔當,既要用好“增量”又要盤活“存量”
習近平表示,我們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同域內外許多國家簽署合作協議,實現政策和發展戰略對接,促進經濟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通過“一帶一路”建設,我們將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區域合作,共同打造開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區域合作架構。
“包容性是我們外交的重要底色”,王義桅對記者表示,不僅我們倡導的亞太自貿區具有包容性,我們的“一帶一路”、亞投行都堅持開放包容的態度。“我們不搞小團體主義,不是從狹隘的戰略利益出發,而是從世界發展的大局、大勢出發。”
談到中國是否會因爲“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倡議,而忽略G20、APEC等其他國際組織時,香港知名經濟學者、“一帶一路”百人論壇專家委員樑海明表示,中國已參與的國際組織,例如G20、APEC,這可以看作是“存量”,在這個“存量”裏,中國會繼續積極參與,進一步在國際組織、國際社會發揮中國應有的作用。而“一帶一路”、亞投行、絲路基金這些由中國提出的倡議和機構,則是“增量”,中國可以利用充分這些“增量”。一是推動中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等領域發展,二是推動中國標準“走出去”,三是推動中國更好地參與國際經濟組織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以此增強中國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樹立中國國際化形象、負責任大國的形象、有擔當大國的形象。“簡而言之,就是中國在‘存量’和‘增量’兩手都要硬的同時,要用好‘存量’,盤活‘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