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持人:看來,提高宏觀到微觀上的服務能力,是改革與發展新階段的需要。今年的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對“三嚴三實”專項教育活動提出四點要求,“要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樑;要落細落小,注重細節小事;要修枝剪葉,自覺改造提高;要從諫如流,自覺接受監督”。竹教授,您怎樣理解“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樑“這一要求?這對新一代的領導幹部隊伍建設有哪些指導意義?
竹立家:立根固本是黨的宗旨,任何工作必須遵照黨的基本宗旨。黨的精神脊樑是工作精神、服務精神,這對於黨、民族、人民來講很重要,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政黨也沒有的一種精神,而是共產黨人所獨有的一種精神,我們能不能具有服務精神,能不能具有責任精神,是我們能否做好改革開放,能否做好工作,能否讓人民滿意的重要精神槓桿。無論是社會主義建設、改革還是發展,終極價值與目標還是要把黨的宗旨與精神在社會中落實與實現。
主持人: “落細落小,注重細節小事”這需要政府職能部門打通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在這次“民評官”活動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很好地詮釋了落實細節的重要性。
(播放視頻)
主持人:馬區長,通過剛纔的視頻可以看到,政府花了大價錢,卻沒有收到“好評”。您覺得冤不冤?
馬桂平:實事求是地說,我們的有些工作還沒有做得那麼實,那麼細,好事沒有辦得更好。
和平區有很多老舊樓區,這些舊樓區的樓門過去是沒有防盜門的,任何人都可以隨意出入,居民生活不安全,樓道里到處是小廣告,羣衆叫苦不迭。爲此,我們在舊樓區提升改造的過程中爲羣衆安裝了防盜門。可是門安裝好後,新的問題又產生了:一是有羣衆提出,有了防盜門後自己訂閱的報紙送不進來了;二是有住在一樓的羣衆說,防盜門關門的聲音太響,樓內人員進進出出,晚上一次次防盜門關門的響聲大,嚴重影響睡眠;三是一樓中單元的居民反映安裝了防盜門後影響了自家通風等等。針對這些問題,和平區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在樓門口安裝了報箱,解決了報紙無法送進樓門的問題;同時爲羣衆挑選了帶有通風窗,並可延遲關閉的電控防盜門,受到羣衆廣泛好評。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只要我們注重細節,從嚴從實,一定能夠讓羣衆滿意,得到羣衆好評。
主持人:李會長,您覺得剛纔視頻中百姓的要求是苛刻的嗎?您有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尷尬”。
李德生:我覺得不苛刻。爲什麼呢?我覺得作爲國家幹部、領導幹部,應該真心實意地、踏踏實實地、設身處地地爲老百姓辦事情。我可以講講我的切身體會:
我今年70歲了,作爲親歷者我在區委辦公室組織1988年的活動,我當了這麼多年公僕,又幹了15年的會長,這些事我都很清楚。爲什麼說不苛刻?政府幹部應該很好地把習總書記的“三嚴三實”學深、學細、學透,做到三個明白:第一,明白自己的身份,你的身份就是黨和國家的幹部,你的一言一行代表黨和政府的執行公務,不能隨隨便便,這是一個,明白你的身份。
第二,明白你的權力,你的權力是黨和人民給的,不是你自己創造的,你只有爲黨、爲人民服務的權力,你沒有謀取私利的權力。你應該踏踏實實地、認認真真地爲老百姓辦事情,不能有私心,不能利用你的權力爲個人和家屬、朋友謀取私利。

主持人:人民幸福的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標誌。竹教授,看過了和平區房管局的這個小故事,您有什麼感受?
竹立家:老百姓的小事對於政府來說是大事,一家一戶的生存狀況與生存需求看起來非常小,但政府應該作爲大事來辦。剛纔我看到和平區一直在默默地努力,有堅持了20多年的“十佳公僕”活動,也有最近的“民評官”活動,20多年來和平區紮紮實實的工作,做得非常成功,百姓非常滿意,例如剛纔提到的那麼小的事情,我們的公僕能夠聽取羣衆意見,及時解決。
我個人認爲,和平區的經驗可以總結爲一個樣板,一個模式。“十三五”規劃以後,我們要建設服務型政府,加大服務力度,和平區可以將20多年的經驗總結、推廣。
主持人:“修枝剪葉、自覺改造提高”是思想進步的體現,政府部門主動讓老百姓“挑刺找病”是“民評官”的核心內容。竹教授,您怎樣看待“修枝剪葉、自覺改造提高”這一要求?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如何變被動爲主動?
竹立家:“民評官”讓老百姓給政府官員找問題,我認爲這個做法非常對。因爲政府也是人,不是神。目前,老百姓的需求多樣化,如剛纔馬區長所講,百姓需求複雜多樣,尤其個性化需求非常強烈。在這種情況下,讓老百姓來找政府在服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毛病以及不足,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做法。換句話講,過去是政府滿足百姓需求,現在是老百姓可以提需求。現在和平區又深入一步,百姓提出需求之後還可以給政府部門找毛病,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進步。
主持人:“從諫如流,自覺接受監督”。建立健全的百姓監督機制才能全面集納民意,體察民情。您對建立健全的百姓監督機制還有怎樣的建議和想法,歡迎您通過北方網的官方微博分享您的觀點。
趙建莉,您對和平區現在廣納民意的措施有哪些感受和建議?
趙建莉:我感覺目前這次活動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希望以後能夠在更廣的範圍、更深的領域進行監督。今年拿出20項民心工程讓我們監督,以後希望拿出更多方面的事情讓我們提意見,到最後政府行政的方方面面問題都可以讓羣衆監督。關於建議,我覺得在有些方面需加大力度,例如:熱線電話的暢通;與民衆溝通的持續性;再有就是需要再普及一下民衆反映問題時有哪些可用的途徑等等。
主持人:我們也來聽聽網絡上的聲音。
珍寶豬豬:#公僕趕考記#“民評官”活動真好,給了羣衆和“一把手”直接對話的機會。當官的只有這樣接地氣,才能真正知道老百姓想什麼、需要什麼。建議以後每年多進行幾次這樣的活動。除了聽取羣衆的意見和建議外,把羣衆之前反映問題的解決情況再逐個交代一下,讓羣衆也能監督政府爲民辦事的落實情況。@北方網
不褶咧小姐_Ada:#公僕趕考記#監督不能只做做形式,搞搞過場。人民羣衆的監督作用好比是交通道口的電子眼,監督應該是全天候的。誰在工作中弄虛作假人民羣衆看得都是清清楚楚的。所以,就是要讓人民羣衆敢於監督,敢於說話。讓人民羣衆說話,給人民羣衆說話的機會,可以說就是政府部門自覺接受人民羣衆監督。@北方網
主持人:接受百姓的監督不僅僅是一個形象工程,不是建一個“信箱”,設兩個“接待日”就能解決的,竹教授,對於如何建立好一個有效的“監考”機制,您有哪些建議?
竹立家:從國內與國外來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公共服務清單。未來五年,政府就要把服務清單列清楚,要公開透明讓老百姓知道,便於監督。這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方向。
此外,從國外經驗來看,各級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員對於公共權利和公共服務的監督確實非常重要。例如,日本的議員都是羣衆選出來的,羣衆的意願必須向政府傳達。
最後,就是輿論與媒體的監督,這非常重要。媒體對政府工作方式以及工作作風的監督覆蓋面寬,我們要發揮好媒體與輿論的監督作用。
主持人:從“民選官”到“民評官”,可以說,和平區完成了一個時代性跨越,馬區長,未來“民評官”活動還有哪些規劃?
馬桂平: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指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未來和平區也將在堅持共享發展上多下功夫,在爲民服務工作方面還有以下幾點打算:
一是合理運用“民評官”活動結果。民評官活動真正實現了“民心工程好不好,羣衆說了算”,而“說了算”,就體現在最終的打分上。羣衆給出的分數,不僅是衡量民心工程質量的一把標尺,也將成爲我們獎優罰劣的根據。對於得到高分、受到好評的部門,我們要在績效考評中給予加分;對於羣衆意見多而且解決不力的部門,要在績效考評中扣分;對於得分過低、得到差評的部門,要在績效考評中降檔。在此情況下,想要評議現場不冒冷汗,就得平時多流熱汗,督促和推動各部門把自己時刻放在羣衆的位置上,實打實,心連心,腳踏實地地爲羣衆多做實事;羣衆能夠得到真正的實惠,並且覺得自己也能“說了算”,不斷提高參與意識,最終實現績與效的雙贏。
二是創新開展“民評事”活動。“民評事”活動,即“爲羣衆辦實事解難題”點評會,是和平區爲民服務工作的又一創新舉措,與“十佳公僕”評選表彰活動、“民評官”活動緊密聯繫、互爲補充。其主要內容就是把和平區各部門、各單位在羣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收集起來,搭建一個平臺進行彙報,並邀請羣衆、媒體、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給予評議。開展“民評事”活動,一方面讓來自社會各界的代表就這些典型案例進行評議,看看這些事辦得好不好,還有什麼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另一方面也給各部門、各單位提供做好羣衆工作的樣本,開拓眼界和思路,進一步提高做好羣衆工作的水平,使羣衆更加受益。通過開展這一系列活動,和平區搭建起多個問政於民、問需於民的平臺,讓和平區的羣衆全面和深入地瞭解政府決策的心路歷程、思考過程、決策過程、實施過程,人人蔘與到和平區的社會治理中來,人人爲和平區的繁榮發展盡力,人人享有和平區的發展成果,共同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
三是繼續加大投入做好各項民生工作。全力完成好每年的20項民心工程工作任務,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改善民生、提高羣衆生活質量的工作中去。在醫療衛生方面,推進醫療聯合體建設,不斷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水平,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醫療資源。在提高爲民服務效率方面,深化街道級爲民服務大廳建設,實現“一個大廳管服務、一支隊伍管全部”目標,最大限度整合公共資源,推動爲民服務標準化、規範化、高效化。在完善社區功能方面,不斷提升改造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擴大社區功能和綜合設施面積,實現標誌、顏色、功能、配置“四統一”。在養老服務方面,提升改造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推廣“爲老服務一卡通”,使老年人在和平區能夠老有所養、老有所樂,等等。
主持人:竹教授,您怎樣看待和平區從“民選官”到“民評官”的轉變?

竹立家:在天津,和平區從“十佳公僕”、“民評官”到“民評事”這一系列做法非常好。“民評官”是對官員的評價,“民評事”是讓民衆進入公共層面。我認爲,在中國的城市當中,老百姓都生活在社區之中,社區是滿足老百姓工作生活的重要平臺,我建議和平區總結一個社區管理和社區服務的模式,我非常樂於參與其中。
馬桂平:我們太感謝了。
主持人:竹教授,我國的“民評官”活動發展到目前,還需要哪些改進?
竹立家:剛纔我講到目前和平區“民評官”等模式做得非常不錯,我認爲下一步要總結和提高,進一步完善。最關鍵的是要堅持下去,形成一種穩定的模式。
其次,將這些爲民服務的舉措制度化、規範化,形成慣例。然後通過各種渠道推向全國,未來在實現小康社會過程中發揮引領和示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