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餐飲企業的後廚衛生狀況,曾長期飽受消費者詬病。尤其是在元旦期間,很多市民外出就餐聚會,廚房的衛生狀況更是備受關注。日前本市推行“明廚亮竈”工程的新的監管模式徹底改變了這種狀況,消費者可以對後廚的動態一目瞭然。
日前,天津市市場監管部門轉變監管視角,在全市餐飲服務環節全力推行“明廚亮竈”工程,通過直接或影視信息傳輸方式,將餐飲企業後廚的加工過程直接或以視頻方式向消費者予以展示。使“後廚”成爲可視、可感、可知的“透明廚房”。消費者在實施“明廚亮竈”的餐飲企業就餐時發現,只要您坐在餐廳的座位上,無論是通過透明的玻璃窗,還是通過電子屏幕的實時畫面,或通過手機客戶端,都可以對後廚的情況一目瞭然,後廚裏的一舉一動,工作人員洗菜配菜的過程,廚師炒菜的樣子,盡在消費者的監督之下。消費者李女士看到這樣的現場,不禁感慨,“現在能夠親眼目睹廚房裏做飯的全過程,大家出來就餐,食品安全有了更放心的保障。”
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明廚亮竈”示範單位513家、示範街3條。今年計劃再打造500家。
“透明廚房”有四種形式
打造“開放式廚房”。用櫃檯或矮牆將就餐場所和操作間隔開的方式,使餐飲加工過程直接置於消費者監督之下。
打造“櫥窗式廚房”。通過設置玻璃櫥窗或參觀窗口的方式,使消費者直接感知飯菜製作的全過程。
打造“視頻式廚房”。在後廚的烹飪間、涼菜間、消毒間等關鍵部位安裝視頻探頭,在就餐前廳或包間內設施視頻顯示屏,讓消費者坐在餐館的前廳或包間內,通過視頻屏幕能夠看到廚師的操作情況。
打造“網絡式廚房”。利用手機客戶端實時視頻查看餐飲服務單位餐飲服務加工製作的全過程,讓消費者實現遠程監控、零距離觀看,充分發揮社會監督效能。
採取六項監管措施
市場監管部門按照“試點先行,重點突破,因地制宜,逐步推進”工作思路,首先選擇食品安全風險較高、硬件條件相對較好、企業實施意願較強的餐飲單位作爲重點,採取六項監管措施,先行先試,逐步擴展到所有餐飲單位。
完善衛生設施建設。做到屋頂有吊頂、牆面有瓷磚、門窗有窗紗、原料有貨架、消毒有設施,達到清潔、明亮、乾淨、安全的要求。通過直觀形式或視頻方式,將操作間、涼菜間、洗消間等重點部位對外展示。
突出關鍵環節控制。將日常監管與量化分級管理相結合,突出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環節控制,加強採購驗收、運輸、貯存、粗加工、切配、烹調、涼菜配製、供餐、餐飲器具消毒保潔和食品留樣等加工操作環節的控制,採取有效控制措施。
提高企業自律能力。
強化監管責任落實。要求每個基層監管部門在轄區範圍內,每月最少打造一個“示範單位”。
營造爭創示範氛圍。
推動“放心餐館”工程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