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年輕人別一巴掌打翻了幸福
天津北方網訊:在城市年輕人的觀念中,“老婆是用來寵的”,所以,聽說有人“打老婆”,好多城市年輕人並不理解。至於說“打孩子”,年輕父母也認爲:那是“沒本事”的教育。而實際上,年輕人動手的並不少。我們從婦聯、社會組織、心理諮詢機構等部門採集了近300件家庭暴力事件的統計數據,分析表明:26至45歲的人員佔54.1%,是最爲集中的人羣。18至25歲之間的年輕人,佔4.4%。婚姻關係中的家庭暴力,有的是新婚6個月之內就發生了,在結婚6個月至2年內發生的佔2.4%,3年至5年,佔2.7%。73.8%的家庭暴力發生在夫妻雙方“在婚”狀態,同居關係中就出現的爲0.7%,再婚家庭爲4.1%。
年輕人因爲衝動、體力等原因,家暴的後果往往更嚴重。一對結婚不到一年的小夫妻,因爲婆婆來家時,兒媳躺在牀上沒動,引起婆婆不滿,丈夫爲了替媽媽“出氣”,和老婆發生爭執,最後發展成相互廝打,丈夫把妻子從牀上拉到地上,過程中妻子頭撞在了牀腳上,不僅頭破血流,還造成了腦震盪。在年輕小夫妻之間,衝動型、突發型的“意外家暴”傷了身體更傷感情。所以,小夫妻們要知道,享受愛,就應該學會控制自己。
別因那一點點小事就動手
“我回家來,屋子裏這麼亂,孩子這麼髒,你是幹什麼的。”伴隨着丈夫的咆哮,一個巴掌就衝妻子扇過去了。這是“陽光家園”社區志願團隊的於麗霞大姐給記者講的一個事例。於大姐有20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她長年與“單親媽媽”、社區家庭打交道。於大姐講的這個事例,男方是個成功人士,特別能賺錢,他就希望妻子能打理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好好帶孩子。可妻子是個很有事業心的人,並不願意在家當“太太”。丈夫回來看到家裏亂七八糟,就急了。說起來,這是件小事,很多人覺得“不值當”的。而在城市家庭中,因爲各種壓力、溝通不暢等原因,家暴就“莫名其妙”地產生了。
從統計數據看,家暴原因,感情不和的佔40.5%,財產糾紛的佔3.7%,女方有第三者的佔1.0%,男方有第三者的佔5.8%,因爲生女孩的佔2.4%,有家庭糾紛的佔26.5%,酗酒的佔6.8%,賭博的佔1.0%,吸毒的佔0.7%,子女干涉父母婚姻的佔0.3%,還有其他原因的佔11.2%。而在家庭暴力中,還是男對女“施暴”佔絕對多數,達到93.2%,男對女及子女的佔3.1%,女對男佔0.3%(當然,這個數據只是來訪者數據,一些經受家庭暴力的男士可能實在不願意說出自己的經歷,更不好意思去找婦聯)。
別讓暴力傷身傷情
在首部《反家庭暴力法》中,把家庭暴力定義爲: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殘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經常性謾罵、恐嚇等方式實施的身體、精神等侵害行爲。統計數據表明,家庭暴力還是以身體傷害爲主要方式,佔93.5%,還有謾罵等精神方式的佔2.4%,用經濟手段表現的佔0.3%,還有其他方式的佔3.7%。在家庭暴力中,往往是“多種形式並舉”。一對夫妻,丈夫因爲家庭財產問題經常在家無事生非,對妻子及其親屬進行謾罵,而且,經常酗酒,酒後對妻子進行人身傷害,後來發展到限制妻子人身自由,禁止其與外界的所有人聯繫。在一次丈夫大打出手後,妻子拼命逃出家門,跑進附近的派出所才躲過一劫。家庭暴力讓這個妻子身體受到傷害而且精神痛苦,才40歲的她,看上去像一個60歲的老人。
施暴者心裏的那些“結”
爲什麼不能有話好好說,一定得動手呢?天津市良友心理諮詢中心首席諮詢專家翟惠霞介紹:在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心理因素是相當複雜的,不能簡單地一概而論。有幾種比較明顯和普遍的,一種就是習得的原因,他們成長的環境,經受過或是看到過家庭暴力,在心理上造成了創傷,在他們日後遇到同樣問題的時候,也通過這種方式解決問題。再有就是在親密關係中,沒有好的溝通方式,不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情緒、想法,而對方又往往“特別能說”,“說不過,就打吧”,這成了一種緩解壓力的方式。還有,在一些家庭中,這可能是一種交流的模式,他們覺得這事兒就是家庭裏的私事,別人也管不着,慢慢也就習慣了。另外,暴力是一種極端自卑的表現,明明知道自己的弱點,還非要控制對方,表現自己的強大,只能使用暴力。還有一種,我們不能否認,有的家庭暴力是“雙方互動”產生的,一個巴掌拍不響,一方特別能“拱火兒”,非要把話說得過激,把事做絕,而引發家庭暴力。比如,有一位女性,連續兩次婚姻都因爲受家庭暴力失敗,第三次,她找了一位脾氣特別好,在外人的評價裏,根本不會動粗的男士,結果,沒有多久,這位新伴侶也開始對她動手了。這裏邊確實有女性處理親密關係時的方法問題,雖然說暴力是絕對不對的,但是,如何去溝通,尊重是雙方的。
翟惠霞老師說,家庭暴力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倒退,暴力對身體的傷害能痊癒,可心靈上的傷害可能一生也治不好。多麼好的感情,多麼大的付出,都會被一巴掌打碎。而且,暴力傷害的不僅是對方,更傷害自己,自己會因此失去親情、愛情,從此揹負深深的悔恨。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小時候經受或是接觸家庭暴力,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恐懼、焦慮、偏執,很多在青春期出現問題的孩子,都是小時候受到家庭暴力的影響。
用有效方式反家庭暴力
天津市婦聯權益部部長劉海燕介紹:《反家庭暴力法》的出臺,順應了尊重和保障人權、促進家庭和諧和社會文明進步的要求,爲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依據。婦聯將把《反家庭暴力法》列入普法的重要內容。天津市婦聯始終致力於社區反家暴干預模式的建設,藉助“半邊天家園”基層婦女工作載體,聯合司法、民政、衛生、教育等多機構多部門參與,一方面在社區中建立起反對家庭暴力的社區支持網絡,爲受家庭暴力傷害的婦女提供司法援助、心理疏導等專業、及時的服務,實現爲婦女維權的功能;一方面通過社會倡導、社區宣傳、家庭教育等多種途徑,大力弘揚性別平等意識,引導家庭成員之間建立平等,提升婦女的綜合素質和處理家庭問題的能力。爲提升公安機關對家庭暴力的干預力度,本市在社區裏推廣建立家庭暴力警民調處站。民警接到家庭暴力處警指令後,迅速趕赴現場,制止家庭暴力行爲,做好當事人信息、案件簡單經過、傷害程度、家庭暴力歷史、現場情況等調查取證,製作當事人的筆錄材料。要及時告知家暴受傷害方有權到傷情鑑定機構進行鑑定;對家庭暴力的施暴一方,情節顯著輕微的,應進行批評教育和訓誡,告知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及相應的後果,對情節嚴重的,依法予以治安處罰;情節惡劣構成犯罪的,依法立案偵查,追究其刑事責任。這種做法已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後,在《反家庭暴力法》的指引下,對受暴力傷害的成員,將有更多的幫助方式和更大的保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