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城市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是一件利民的大事,也是重要的民心工程。“十二五”期間,河東區積極採取措施完善和落實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服務功能,更好地惠及百姓生活。
環衛設施建設:解決城市垃圾矛盾
多年來,困擾太陽城地區居民的垃圾轉運站的問題終於在今年塵埃落定。經過多方協調和積極的選址,最終在太陽城麗苑地區新建了河東區首個環衛綜合設施,包括一座壓縮式垃圾轉運站、一處溶鹽池設施和一處環衛工人休息場所,總佔地1300多平方米,目前正在進行最後的收尾工作,預計年底前正式投入使用。
區環衛局基建科科長程加祥介紹,新建的垃圾轉運站採用立式擠壓設備,把鬆散、不合的各種垃圾強壓去水、成塊,提高垃圾轉運量,並隨系統自帶有清潔、除臭、降塵等功能。工作人員用幾個按鈕就可完成擠壓、裝車的操作,實現了垃圾收運“全密閉、壓縮化、高運能”。新建的溶鹽設施存鹽水量約爲1000立方米,能夠解決東北部區域道路融雪困難的問題,做到雪後快速融雪作業,保證雪後車輛及行人出行暢通。
“十二五”期間,河東區結合全市市容環境 綜合整治的要求,大力加強對全區垃圾轉運站的整修、升級改建,以應對垃圾日產量不斷增加的基本現狀,解決好全區垃圾清運這個關鍵環節。依照公廁建設標準和要求,對城區內外觀破舊、設施老化、功能單一的公廁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改造,並在公廁建設管理上下功夫,使中心城區整體公廁的建設標準、設施配置、外觀面貌等呈現質的提升。
雨水泵站建設: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雨水泵站建設是緩解城市內澇積水的重要舉措。大王莊地區由於地勢低 窪、排水管網老化等原因,每逢汛期降雨過境,周邊道路都會形成大面積積水,給周邊居民的生活帶來很大困擾。“十二五”期間,在大王莊地區新建了南站泵站,解決了大王莊片九經路、十經路、十一經路地區排水難題。
在南站泵站,記者看到站房進水池前有兩臺大型的刮篦機。據介紹,刮篦機能將雨水 中的雜物過濾出來,保護泵站機組正常運轉的同時,間接避免固體垃圾進入景觀河道。站房安裝了9臺高壓水泵,將周邊排水能力從每秒不到1立方米提升到了每秒12立方米,其中有3臺水泵專門負責大光明橋下地道的排水。對於泵站修建之前,家住大王莊街道的市民劉女士深受其苦:“六緯路是我每天上下班的必經之路,每次下完雨,我家門口都積水,有的時候能沒過膝蓋,穿雨鞋都不管用,出個門兒難極了。自從修建了南站泵站,再也不用擔心家門口積水了。”
“以前大王莊地區排澇僅靠雨水自流進海河,海河水位高的時候只能依靠海河沿線的4處臨時泵站,排水能力非常有限,排水效果不理想。”市排水四所副所長張棟介紹說:“從今年汛期南站泵站運行的情況看,遇到大雨量級能及時排除積水,排水效果明顯。”
爲解決河東區基礎設施不到位、雨天積水路滑,百姓出行難的問題,“十二五”期間,河東區積極爭取雨水泵站項目,配合市政部門搞好規劃選址、項目拆遷、施工協調等方面工作,相繼完成了十一經路南站泵站、真理道泵站、衛國道泵站等雨水泵站建設,極大緩解部分地區雨水淹泡問題,爲居民出行提供方便。目前正在逐步進行鄭莊子泵站、南大橋泵站、大直沽泵站等新建泵站的前期及建設工作。
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解決道路里巷困擾
今年對於向陽樓街道臨池裏社區的居民而言可謂是值得高興的一年,困擾該社區居民多年關於污水外溢和雨後積水的難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向陽樓街道臨池裏社區屬於老舊樓區,排水管道經常出現違章佔壓、腐蝕、老化等問題。“以前,小區樓門前污水外溢,不僅臭氣熏天、無法開窗通風,而且道路積水嚴重,居民進出只能靠鋪磚頭。”說起以前的社區,居民王女士仍然心有餘悸。自2014年以來社區污水外溢現象頻發,給百姓生活帶來諸多不便。爲了解決居民燃眉之急,河東區相關部門多次出動吸泥車和工作人員進行臨時排水,但都只能暫時緩解。要想根治污水橫流的問題,需要對小區的排污設施進行徹底的改造。區市政管理局經過多次實地考察,結合小區實際,科學制定施工方案,對由於違章佔壓排水管道而導致無法進行正常養護維修的部位重新制定方案,採取捨棄原有排水管線,新建一趟污水管線的方式,對該小區排污設施進行徹底改造。在對污水設施改造的同時,區市政管理局對居民反映的雨後積水點位也一併處理,對低窪地區採取增建收水井的方式進行解決。經過一個多月的努力,更換、維修污水管道共計1200餘米,維修、更換檢井300餘座。截至今年5月底,臨池裏社區樓體外的污水管道及路面鋪設已全部完成,污水外溢問題得到了徹底根治。
“十二五”期間,河東區遵循“養早、養小、養好、養全”的養護原則,對 全區道路及里巷進行養護,及時消除路面坑洞、翻漿、鬆散、下沉、龜裂等嚴重病害,確保車行道路面平整、無路井跳車現象,確保人行道面層完整。共計鋪設各型管道2140餘米、新建維修掏挖各型井120餘座。通過補建改造雨水設施從根本上解決了雨後淹泡影響居民生活出行的難題。記者彭娜
數字“十二五”
“十二五”期間,新建一類公廁21座,現全區公廁總數156座,二類以上公廁65座,公廁水衝率已達到100%。新建2座垃圾轉運站,改造3座垃圾轉運站,新建溶鹽池1處。相繼完成十一經路、真理道、衛國道3座新建雨水泵站建設。完成大中修道路改造25條,整修面積車行道爲186377平方米,人行道面積爲103651平方米。
變化大家談
上杭路街道金灣花園社區居民宋欣說:“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的不僅僅 是城市品位,更讓我們居民得到了實惠。雖然,這些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在改造過程中,有的是從無到有,有的僅僅是做了一些小的變動,不過我們確實感受到了溫馨和便利。而且,這種變化也在悄然影響着我們的生活習慣和行爲方式,我們生活的舒適度提高了,幸福感也提高了。”
區環衛局局長程德彬說: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老百姓哪裏有需要,我們的工作就做到哪裏。環衛基礎設施的建設,不僅關係着美麗河東建設,更是一項惠及民生的基礎工程。我們將按照區委‘十三五’新的規劃藍圖,全力推進,力爭上游,紮實推進美麗河東建設,全面提升環境衛生質量,大力改善居民宜居環境,爲環衛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