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有困難找範大爺。”這是河西區馬場街新聞里社區居民常說的一句話。他們口中的“範大爺”是76歲的範金銘老人。二十多年來,範金銘老人無償爲身邊居民解決難題,被稱爲“社區裏的活雷鋒”。
社區是我家“閒事”全都管
範金銘今年76歲,從1987年住進新聞里社區以後,他愛社區,把社區當做自己的家。誰家電器壞了、誰家三輪壞了、誰家水龍頭出了問題都來找範大爺,不僅如此,誰家有困難需要幫忙,只要找到範大爺,範大爺就全都攬上。
在社區裏很多居民都習慣把自家的東西堆放在樓道里,範大爺覺得這樣很不安全。於是範大爺就有所行動,只要發現有人在樓裏堆放物品,他就一勸到底,直到他們清理乾淨。範大爺說:“人與人之間靠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感動。樓道里堆放這些東西不僅亂而且有安全隱患,把這些都和大家講明白,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樓道里有亂貼小廣告的,範大爺就把樓道的牆壁刷乾淨,可是沒幾天又貼上了,於是範大爺就把每個小廣告上面的電話都記錄下來,再粉刷牆壁。同時範大爺挨個撥打廣告上面的電話,與他們協商。“我知道他們做生意也不容易,我也希望他們體諒我這麼大歲數,沒事還要刷牆。我就和他們商量,讓他們別再貼廣告了,我把電話都記錄下來,社區裏誰家有需要,我就提供電話。”
經過幾次在有需求的時候把這些廣告電話提供給居民,很多張貼小廣告的人就沒有再來樓裏張貼廣告。這樣既幫助居民解決了眼前的困境,也讓張貼小廣告的行爲在樓裏消失。“任何事不能光靠治理,也需要疏通。人與人之間相互和諧了,社會也就會更和諧。”
範金銘不但有一副熱心腸,還有一雙巧手爲居民解難。他幹了一輩子機械製造,對修家用電器並不在行,當他看到一些電器的小毛病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決心下功夫鑽研。他研究小電器的原理,並配齊各種工具,邊學邊修,漸漸地做到得心應手。樓裏的人找他,社區裏的人也找他。張家的三輪車壞了、李家的水龍頭出問題了、王大爺的鐘表不走了……不管認識不認識,一個招呼,範師傅拿起工具就去,從不,不怕麻煩。有的居民爲表達謝意,曾送他小禮物表示心意,他都婉言謝絕。範師傅笑呵呵地說:“這點事算什麼,我修活,就當練腦,鍛鍊身體了。”
小本記詳情鄰居似親人
範金銘手裏有個小本,上面日期還是2009年2月28日,這麼長時間這個本一直被保存着,因爲這個本里面寫滿了樓內各家各戶的電話和戶主的生日。一個樓裏三十戶的情況都被記錄在這個本里,有時候趕上居委會需要了解情況,都來找範大爺,樓裏的情況範大爺比誰都清楚。
說起這個小本,範大爺說:“一方面是爲了方便居委會了解情況,另一方面,有時候誰家車在門口擋道了,我只要一個電話就能幫助聯繫上,把車移開。慢慢的,這樓裏有車的人相互之間都認識了,不需要我來幫忙聯繫了,可是這個本我一直沒捨得扔掉。”
範金銘家對面是一戶姓孫的人家,一家人至今對他懷有感激之情。那時孫大爺體弱多病,兒子兒媳全都要上班,範金銘知道他家的情況後就經常去看望孫大爺,還幫助孫大爺幹活。孫大爺哮喘病犯了,出院後無法照顧自己,全家人正在爲難之時,範金銘走進孫大爺家,主動承擔起照顧孫大爺日常起居的瑣事。
孫大爺只能吃流食,範金銘就用粉碎機把食材打碎喂孫大爺吃。在範金銘的精心照顧下,孫大爺的病情逐漸好轉。範金銘說:“雖然是鄰居,可是這麼多年的相處卻讓我們勝似親人,看見親人有困難,誰都要幫一把。”
範金銘就是用他這種“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理念一直爲社區默默地奉獻着。他的一雙巧手、一副熱心腸在社區裏服務了三十個春秋,這需要毅力,更需要奉獻。正如他所言:我就是要一輩子學雷鋒。樓棟,因爲有了他的熱情與愛心,凝聚成一個和諧安寧的大家庭,新聞里社區也因有了像範師傅這樣樂於奉獻的居民,才顯得更加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