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扁鵲見蔡桓公》中,蔡桓公有病而不自知,結果從『疾在腠理』、『病在肌膚』,一直到『病在腸胃』、『病在骨髓』,終不可治。
諱疾忌醫,必然病入膏肓。這裡面『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的道理,可謂振聾發聵。
吉林省人大常委會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原主任委員(松原市委原書記)藍軍小病不治,從開始的不講規矩,發展到後來的『隨波逐流』,從逐漸地沈淪其中,到最後的執迷不悟。這四次『病變』,讓他破紀破法,斷送一生功業,埋葬一家幸福。
1 『疾在腠理』——自負獨斷,不講規矩
藍軍的懺悔:……在成績面前自我欣賞,自我陶醉,驕傲自負更加膨脹,人也變得更加主觀、更自以為是。願意聽表揚話、奉承話,聽不進批評話、反對話,民主作風更加缺乏,接受監督約束的意識更加薄弱。
一個人什麼時候容易犯錯誤?就是以為自己萬物皆備、一切順利的時候,得心應手了就容易隨心所欲,隨心所欲而又不能做到不逾矩,就要出問題了。
藍軍就是如此。作為吉林省曾經最年輕的縣(區)委書記之一、最年輕的廳級領導乾部之一,他在主政松原,人生最輝煌的時候,打開了自己的墮落之門。
2003年,藍軍從吉林省新聞出版局局長調任松原市長。對松原的發展,他傾注了大量心血。他一位曾經的同事告訴記者,只要不出差,藍軍每天早晨5點多,必帶人去一線晨檢,發現問題現場解決,無論刮風下雨,8年不曾中斷。
在藍軍任期內,松原發生重大變化,GDP從吉林省倒數第3名躍昇至前三甲,還被評為『中國最佳休閑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
然而,伴隨松原變化的還有藍軍自己。他從初到松原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變得驕傲自負,獨斷專行。尤其是2006年擔任松原市委書記之後,他虛榮心膨脹,更是自我陶醉到了極點。2009年9月,他在上海浦東乾部學院學習期間,代表學員到復旦大學演講,自詡道:『松原人民已經把藍軍當成了符號』『最遺憾的是我到松原去晚了』。
他好大喜功,喜歡鮮花和掌聲,喜歡警車開道、前呼後擁,只願意聽表揚話、奉承話,根本聽不進不同的聲音,唯我獨尊、為所欲為已成為常態。
他當過演員,喜歡唱歌,對別人『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忠告不屑一顧,不僅頻繁出入松原各家高檔歌廳,到外地出差期間,也是走到哪裡『歌聲飄到哪裡』。他的『雅好』,成了別有用心者的絕好機會,一次他進京開會,竟然有人『陪唱』到了北京!
『覺得自己付出最多,貢獻最大,似乎松原8年發生的變化,都是自己一個人的功勞。』藍軍『落馬』後反思,『直至接受組織調查時,仍是虛驕心態,沈湎在所謂的成績中不能自拔,認為自己是功大於過。最終結果只能是跌跤、失敗。』
2 『病在肌膚』——『順水推舟』,紀律防線崩潰
藍軍的懺悔:……送禮是人情往來,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是國情,誰都改變不了。現今的社會風氣就是這樣,你拒絕會讓人覺得你『不近人情』,不懂人情世故,是假清高,假正經。既然世風如此,不好拒絕,莫不如順水推舟收下,免得大家難受,彼此尷尬。
調任松原後,藍軍一度很不適應。
以往『冷清』的門廳,逐漸『熱鬧』起來,尤其是節日前後,來客絡繹不絕,順帶著各種紅包、禮金。
起初,藍軍對此是抗拒的。到松原工作前,他下定決心,要成就一番事業,當個清官。但面對誘惑,他稍一放松,便一發不可收拾。
到松原不久後,藍軍父親去世,松原有人知道後,專程趕到吉林市去看他,並送上『慰問金』。藍軍雖覺不妥,但轉念一想,這是同事的一份心意,況且數額不大,礙於情面就收下了。
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在廉潔問題上來不得半點妥協。有了第一次的『收下』後,藍軍的紀律防線迅速『潰堤』。
2004年春節,面對越來越多的『拜年』人,藍軍覺得『情況復雜』,認為堅決不收已經不可能,特別是好像人人都是如此,自己何必再『假清高』,平白無故得罪人。仔細思量後,他也就『悄悄地』收了。
一步錯,步步錯。執紀人員告訴記者,面對所謂的『人情往來』,藍軍從客氣推辭到大大方方地將紅包扔進辦公桌抽屜,沒用太長時間『過渡』。次數多了之後,他的觀念也隨之轉變,覺得『送禮是個普遍的社會現象,誰都不能改變,誰也不能完全拒絕』,『這些錢姑且也算對自己這麼多年辛苦工作的一種酬勞吧』,在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騙中逐漸麻木。
有一次,兒子來看他,他從辦公桌抽屜裡掏出別人送的紅包給兒子,臨了還說上一句:『看看,你老爸這官不白當吧!』
古人說,白袍點墨,終不可湔。意思是一領白袍著了墨,永遠也洗不掉,以此警醒人們潔身自好,慎初慎微。藍軍無視紀律,『白袍』已被『墨跡』染黑,可他仍無動於衷,任由小過變大錯,終至萬劫不復。
3 『病在腸胃』——賣官鬻爵,利欲熏心,嚴重違反組織紀律、廉潔紀律
藍軍的懺悔:……這時的送禮,也徹底變了味,既不是拜年、也突破了人情往來的界線,完全變成了為實現某種目的的感情投資。再到後來,當有的人送二十萬甚至更多的時候就成了純粹的利益交換了。
一陷貪墨,終身不可洗濯。
在對『當家人』的脾氣、稟性多次『試探』後,藍軍的部屬和『朋友們』逐漸摸清了他的『底細』——從送禮時遮遮掩掩、遲遲疑疑不知如何開口,『進化』到明明白白地遞上錢,當面提出請托事項。有的人怕找藍軍『幫忙』的人太多,乾脆把姓名、銀行卡密碼、要辦的事項等標注在信封上,扔下轉身即走。
『自己犯錯誤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放松。』藍軍在懺悔書裡說,他從最初的決心不收、到礙於情面收、到悄悄收、到心安理得收,直到見怪不怪、習以為常,整個過程都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完成。到後來,他價值觀顛覆,根本不把紀律和規矩放在眼裡,嚴重違反組織紀律、廉潔紀律。
2009年8月,藍軍帶隊到西藏看望援藏乾部,援藏乾部馬某為了援藏結束後回松原能夠謀個好職位,在拉薩送給他一張存有50萬元的銀行卡。藍軍本不想收,但轉念一想,反正他是援藏乾部,順水推舟吧,只要自己同意,滿足馬某的願望也不會有什麼爭議,於是把銀行卡扔進了抽屜裡。之後,馬某又找機會送給藍軍一張豹皮和一張銀行卡。
松原市國土局原局長陳建設和市交通局原局長姚敬實為了和藍軍拉近關系,日後能得到提拔重用,逢年過節都去『拜訪』藍軍,送上紅包,兩人先後得到提拔,但2010年前後,都因受賄罪鋃鐺入獄。
松原市建設局原局長張某違規中午喝酒,在向上級檢查組的匯報會議上,張某的匯報內容嚴重跑題,還借著酒勁兒與上級檢查組發生口角。上級檢查組要求必須追究其責任。而在藍軍的庇護下,張某僅受到了免職處理。為了感謝藍軍的出手相救,張某送上了10萬元,藍軍沒怎麼客氣就收下了。
藍軍的弟弟藍某打著他的旗號,在松原承攬工程,同時還當起了『掮客』,替人找活辦事,造成惡劣影響。當聽到社會上的風言風語時,藍軍非但沒有做出深刻檢查,還自我開脫說:『畢竟親情難以割捨,弟弟終究是自己的一奶同胞,他有事我不能不管。重點工程不讓他參與就可以了。』
4 『病在骨髓』——執迷不悟,十八大後仍不收斂、不收手
藍軍的懺悔:自己好像是做了一場人生噩夢,怎麼也想不到會是這樣的結果。也經常不斷地在問自己,這究竟是怎麼了?今天的藍軍和昨天的藍軍是一個人嗎?
松原,是藍軍人生的巔峰,也是他人生的『滑鐵盧』。松原8年,他從經濟社會建設的優秀領航者、『松原人民的兒子』蛻變成了讓人戳脊梁骨的『土皇帝』、『松原人民的不孝子』,強烈的反差,讓人唏噓不已,也讓藍軍自己難以接受。
接受組織調查後,藍軍一度非常抵觸,覺得很委屈,認為松原8年,拋家捨業,起早貪黑,最終卻落得這個下場,不公平。『還覺得這是自己在松原工作時間長了,乾事多,得罪人就多,是有人「找碴兒」,故意整我;甚至認為這是一個黑色幽默,從松原回來後,組織上曾一度認為因為自己的付出,應該給予「補償」,沒想到這下給「補償」進來了。』
『落馬』之後尚且執迷不悟,遑論『落馬』之前。那時,藍軍『居功自傲』,從心底深處覺得自己沒啥問題,就是有問題也沒那麼嚴重。正是這樣的錯誤認識,讓他在十八大之後仍不收斂、不收手。
松原房地產開發商李某和藍軍熟識,一直以來藍軍對他『關照』有加。一次,在長春的酒席上,李某恭維藍軍:您在松原8年,付出那麼多,貢獻那麼大,有空常回松原看看吧。藍軍卻巧妙地轉移了話題:你讓我怎麼回去啊,我在松原連個住處都沒有!李某心領神會,馬上提出要送藍軍一套住房。2013年,李某果真送給藍軍一套位於松原的住房,價值190多萬元,藍軍覺得這是『朋友間的饋贈』,欣然笑納。
2009年下半年,陳建設(因受賄服刑)征得藍軍同意,用公款為藍軍購買了一輛價值115萬元的越野車,作為公務用車。2011年5月,藍軍調離松原市回省裡工作後,將此車帶回長春歸自己及兒子使用,截至案發,此車發生的維修費、保養費、燃油費等均由公家支付。
藍軍落馬後,組織上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擺事實、說政策、講紀律,讓他對照四十多年前寫的入黨志願書,重學黨章。他手捧年輕時一筆一畫寫下的入黨志願書,幾番淚眼蒙?,夜不能寐,終於幡然悔悟,他在懺悔書裡痛苦地寫道——
『組織對自己寄予很大希望。自己曾是父母的驕傲,家庭的希望,晚輩們的勵志楷模。如今這一切都化為烏有,成了過去……如果沒出事,自己本可以很快地離開工作崗位,和家人享受平靜的退休生活,看看書、寫寫字、兒孫繞膝、天倫之樂,如今這也都成了泡影,自己倒在了人生最後一裡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