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津北方網訊:“春滿乾坤福滿門——京津冀佛光山文化月”在臺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盛大展演。這是三地首次聯合推出大型文化活動。賞玩可拆卸的風箏,目睹超乎想象的空竹表演,品嚐原汁原味的狗不理包子……這個正月,臺灣民衆近距離欣賞了來自京津冀的絕活。
楊柳青年畫、泥人張、風箏魏需要觀者細細品味。在主會場二樓,參觀者圍着演示人員邊看邊詢問,不時驚歎技藝的神奇。
楊柳青年畫提供星雲大師手書“聰敏輕巧”供大家模拓,引得不少人躍躍欲試。在凸出處塗墨,將紙覆在上面,然後輕輕地、均勻地按壓。看起來簡單,結果卻不算理想,親身嘗試者更加感慨年畫繪製的不易。
此次展演最熱鬧火爆的當數鑼鼓喧天的漢沽飛鑔。飛鑔作爲一項集音樂、舞蹈、武術於一體的民間藝術,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令不少觀衆感到新奇、震撼。飛鑔隊員的平均年齡達到60多歲,當地的高溫酷熱對他們形成巨大挑戰,但大家的積極性很高。他們的付出也收穫了回報。每日的兩三場展示吸引了數萬當地民衆觀看。演出結束後,很多觀衆都提出合影留念。
人們常說,中國人吃飯南甜北鹹。當地民衆能不能接受地道的天津小吃,這次得到了驗證。已經過了吃飯時間,餐廳上座率仍有七成左右。有白髮蒼蒼的老夫婦,也有來嚐鮮的年輕人。春節放假期間,餐廳外天天排長隊。由於長時間、不間斷的操作,很多廚師腿都腫了。“京津冀佛光山文化月”在各方的努力下,贏得了臺灣民衆的齊聲讚譽。
據悉,今年,津臺兩地還將舉辦多種形式的經濟文化交流活動,包括今年7月舉辦的臺灣名品博覽會和今年10月的京津冀臺京劇票友大賽。